笔趣阁>军事历史>一代权臣>112 众叛亲离
抵达温州府的时候,原本的大军只剩下零零落落的四五万人,士气也落到了最低点,已是一番必败的局面了。/p

然而所谓“困兽犹斗”,如今在郑谕面前,只要击溃驻守温州的朝廷官军,便能进入岭南道,也就到了自己心目当中的安全之地。于是郑谕刚到目的地,也不顾麾下军士疲乏不堪,立即挥军强攻温州城。/p

今时不同往日,朝廷方面早就猜出郑谕的意图,知道他南下无非就是攻击温州、衢州而已。两座城池二选一,朝廷索性同时加强这两城的防御,郑谕攻击时候面对的就是这样一座早有准备的坚固城池。/p

而郑谕此人军事天赋十分平常,攻城更是不在行,别说是什么大城要害了,当初就连一座小小的山阴县城,他凭借压倒性的兵力都没有能够攻占下来。今日面对这座严阵以待许久的温州城,他更是一筹莫展,一天之内接连攻打了三次,却没有动摇温州城防分毫,只能依城列阵等待明日再攻。/p

当日夜里,郑谕又召集起所辖将军,慷慨激昂地说了好一番话,可几天前孟先立当场自刎的场面还历历在目,又怎能激起他们的斗志。郑谕独角戏一般讲了小半个时辰,就连自己也都觉得无聊,便草草结束了会议,严令明日必须拿下温州城。/p

严令归严令、事实归事实,岭南军士气受挫,仓促南下攻城没有预备重型器械,天尊教主温鸿辉离开之后又少了爆破攻城之法,而外围还有郑森领衔的精干骑兵在不断袭击骚扰。/p

这样的军队,除非出现奇迹,又岂有攻城拔寨的道理。/p

奇迹果然没有出现。/p

虎头蛇尾地攻击了一整天之后,温州城依旧是岿然不动。/p

郑谕越来越明白地意识到——若是再这样攻击下去,就是再打上十天半月,温州城也还是温州城,自己可就不是自己了。/p

于是郑谕灵机一动——朝廷既然在温州屯有重兵,那别处就必然空虚——想要召集起剩余军队,准备转向攻击衢州。此刻岭南军已是疲惫不堪,战事又好几天没有半点进展,搞得上下将士天怒人怨,大多不想立即长途跋涉。/p

郑谕却只说攻击温州城原不过是虚晃一枪,真正的攻击目标其实是在衢州,只不过为求保密才没有当众公布而已。/p

将领们对郑谕早已是满腹怨气,哪里还肯听他的胡言乱语?/p

郑谕没法子,只能又一个一个的劝解,才让众将相信自己全都是一根绳上拴着的蚂蚱,只有抱团行动,才有一线生机。众将这才勉强答应,从温州城下撤军,转而往衢州而去。/p

这个过程当中,又耽误了整整一天时间。/p

然而朝廷却不愿再拖延下去了。/p

郑谕想要攻打衢州,守护衢州城的郑鑫却自己打过来了。/p

原来是皇帝已明确郑谕的主攻方向在温州之后,也不论他到底是强攻、还是佯攻,便立即命令皇长子郑鑫率领精干人马,从衢州出同在温州外围的郑森合兵一处,从西北方向攻击郑谕。/p

郑鑫带来的军队,乃是自己在山陕道新募集的兵马,虽因是新训的兵士,战斗力还不甚强劲,对江南春天潮湿多雨、寒热不定的天气也有些水土不服。然而西北人究竟有着忠厚老实、吃苦耐劳的可贵品质,郑鑫得令之后,挑挑拣拣选了五千精兵,立即从衢州出,专捡近路、小路急进,在江南南部的丘陵山地之中走了两天,便抵达温州城外,同二弟郑森会和。/p

两人见郑谕正打算拔营出,阵型不稳,正是可乘之机,便互相商议了一下,立即点起三千步卒、五百骑兵的精锐力量,便朝郑谕所部猛扑过去。/p

郑谕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手下四五万人被这不到五千人的敌军杀得大败,只得放弃立即转移的计划,先固守住还未彻底拆毁的营盘再说。/p

郑鑫、郑森也觉得自己手中能用的人马不多,小胜之后便收拢军队,乘着现在岭南军也缺乏一举突破温州城的实力和意愿的机会,好好部署一番,再作决定。/p

就在当夜,从金陵城中尾随郑谕南下的军队也已正好抵达温州外围,领军的将军乃是皇帝郑荣的心腹张龙。他手下领军五万,乃是朝廷在江南的主力部队,浩浩荡荡,有一举荡平岭南军残部之势。然而他手下兵力虽然强劲,却也知道自己身份,一到温州城下,便赶紧同郑鑫、郑森两兄弟取得联系。/p

/p


状态提示:112 众叛亲离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