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仙侠修真>一名隐士的前半生>第四百四十二章 如歌的呼吸
情况,都会让你迅速体验生死。比如你亲眼看到的死亡,车祸,是不是突然发生的?”

“对,我体验过,我亲眼见过处决死刑犯的场景,曾经给我心理巨大的震动,影响了我的人生观。”当时我还年轻,从刑场回来后,几乎吃不下去饭。人生,我们给它赋予了如此之多的意义,把其中许多意义看成了神圣和永恒。其实,在一颗子弹面前,人的生命,比猪还脆弱,那些永恒和高贵,居然在一声枪响后,摔得稀烂。

“这只是一个方面,当你受到巨大的惊吓,短时间脑袋断片。或者你从梦中醒来,仿佛获得了重生,是不是经常发生?”

我点点头,起码,每个人都做过恶梦,也相当于体验了生死。

“最重要也就在这里,人,在对比中,感受到超脱的可能性和迫切性,是最容易成就佛道的。如果你没有把握在此生成就佛道,那你最好修福报,祈祷来世再变成人,这个机率是很小的,也没什么把握。所以,要立志,就要此生得到结果。这就是人生难得之真实意义。”

这是概论课啊,直接从需求出发,反而比我过去看大部头经典,要实在和好接受得多。

“其实,用最形象的说法,人生的生灭,就是呼吸之间。我们通常说,一个人死亡,就是一口气上不来。没有呼吸,成了最明显的判断生死的特征。当然,仅有这个特征是不够的,但它最明显,对不对?”

当然,这是最传统也是最便捷的判断方法。

“当然,我们想,当吸入氧气时,我们算是生,当气呼出去时,算是一种死。那么,有生就有死,这之间,却有一个不生不死的中间环节,那就在呼吸之间,你发现停顿了吗?”

我自己试着呼吸了一下,发现,的确,这之间,有一个短暂的间隙。

“密宗或者禅宗,或者说任何佛教宗派,都非常重视呼吸训练,并把呼吸训练结合观想,发展出大量的法门。呼吸本身不是佛法,但如同认字,这就是学习拼音。它是后来所有训练的基础。”

原来,呼吸如此重要。不仅关系到所有宗教的共同性,也关系佛教修为。

他开始让我上座,认真调整呼吸。练习一下,感受一下,把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法当成习惯。并且,体味,那种腹胸头打通的感觉。

“好,现在,我教你对呼吸的观想。以前,我是让你观察自己呼吸那白气的长短,你已经基础成功了,呼吸变得比较微弱,以至于,只在鼻根闪烁为一个明灭的光点。这说明,你佛缘很好,福报也好。这与你天性善良,多做好事有关。但是,你又发现,你控制不了胸闷的情况,并且还比较散乱。为了对治,我教你一个共法。”

“什么叫共法?”

“就是可以公开的法门,不分宗派,都可以教。如果是秘法,不拜师,是不可以教的。但你不要一听共法,就轻视它。内地汉传佛教,大部分都是共法,不也照样大师辈出、圣贤闪耀?”

我想让他具体一点,我不太好空对空地理解。

“内地佛教,都是依据某一个公开的经典来修为,大家都看得到,关键是你做不做得到。做到了,就是圣贤。六祖的坛经高深吗?不好理解吗?但你做不到。他做到了,他就是大英雄,就是一代宗师,就能够超凡入圣。”

我点点头,六祖的语言简直就是大白话,但人们就是无法做到他那个程度。

“再打个比方,比如任何专业,学习都是从看书开始的。看书就得认字,先学语文,理解意义。你可以是学物理的或者生物的,看了好多专业书籍。但这些书是用汉字写出来的。如果你不认识汉字,还谈什么专业?语文就是共法。其它专业,可以比喻为不共法。但是,即使你只学语文,只要学好了,照样可以当文学家,或者书法家。”

“那你的意思是,你可以不学不共法,但你必须学习共法,是这个意思?”

“差不多。对思维的训练,得先从对身体的训练开始。身体训练的中心,是训练你的呼吸。在呼吸中引入思维,同时地进行思维训练,这对身心两方面,都是有效的修炼。”

我不得不承认,他是过来人,以这种恳切的态度对我劝说,算是我的福气了。

“好,我教你结合观想的呼吸法,用于你打坐之中。为什么呢?因为你太聪明,聪明的人,脑袋转得太快,一秒钟十个主意。如果不拿一个确定的观想来拴住你的思想,你就会必然处于散乱之中。”

理论讲完,他接着讲对治。

“你胸闷的问题,很好解决,想象那个三腔的通畅,而注意气沉丹田,如果实在不行,就大呼两口气出来,就可以解决。但你散乱的问题,必须用一个牢固的桩子拴住它。”

我凝神静气地,听他讲观想的关节点。

他一边辅以手势动作,一边讲解。“你设想,你呼吸达到三腔通畅后,你的整个躯干,就是一个中空的管道。你试图,把这个管道进行设想,这个管道,就像是一朵莲花的杆子,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那中通外直的杆子。”

我脑袋马上想起,《爱莲说》里的话“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似乎都有一种亭亭玉立的感觉了。

“莲花是佛教中最圣洁的比喻,所有菩萨都有坐在莲台上的形象。所以,这种意象,最后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功德,这我不细说,你今后自己体会。当你吸气时,这股清澈之气从


状态提示:第四百四十二章 如歌的呼吸--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