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光影风华>第349章:搞个大新闻?

《英雄》其实还不错,但也有些尴尬,一方面西方的观众非常喜欢《英雄》充满艺术感的画面,流畅的武打动作,认为这是一部非常值得观赏的影片,另一方面影评人却对老谋子有些失望,认为他失去了以往的批判精神,甚至变成了卫道者。

1988年,张一谋凭借《红高粱》捧得金熊,与柏林结下不解之缘,2ooo年,《我的父亲母亲》又再一次捧得金熊,这两部电影都没有太多争议,因为它们都足够纯粹。

《红高粱》让西方的观众惊艳万分,那种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一下子把西方的观众给镇住了,尽管它不是十分具有现实性,张一谋塑造的是一个未来意义的人格,是一种人格理想,越了具体的社会表层,具有人的本性与本质的深度,影片自始至终所呼唤的主题就是勃勃的生命力,让他捧到金熊,展露他大师潜质的一面,也让影评人心服。

十来年之后,《我的父亲母亲》再次惊艳柏林,它同样不是特别有现实性,但在这部电影中张一谋展露出他大师级别的信手拈来一般的自如,把一段爱情塑造得让人无比动容,整部电影弥漫着浓浓的史诗一般的气质,尽管是简单的故事,也让人沉醉,虽然说两位新演员的功劳不小,但起码它绝对配得上一尊金熊。

过了两年之后,《英雄》横空出世,本来让国外的影评人期待万分,可惜这部电影的故事请不足让人惋惜,并且主人公的心态转变塑造得过于突兀,散着一种漫不经心的味道,虽然画面无比精美,但在故事性的瑕疵太过明显,影评人实在是喜欢不上来。

其实老谋子自己也知道这部电影并不会特别受到外国影评人的喜欢,他拍摄这部电影就是要尝试商业片,拿奖与否他是真没有放在心上,周白跟老谋子聊过不少次,非常清楚他的想法。

影评人跟观众的审美是存在着很大区别的,他们更多的是从专业上面去看待电影,而《英雄》无疑是一部讨好观众的电影,并没有过多考虑艺术性问题,也就难怪《柏林每日镜报》的影评出来之后,里面的评论相当的尖酸刻薄。

“张在中国原来是制造麻烦的人物,今天是权力的卫道士。张不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乐观主义者,为了他的电影和故事他必须有所周旋。”

“要是色盲就看不懂这部电影,细节经不起推敲。”

实际上在《英雄》映之后的布会上,老谋子就已经说过:他的电影是一部关于和平的电影,但并不是政治性电影;是有意摒弃血腥暴力场面,“用内里的心智去影响他人”。

每一年电影节,德国《银幕》杂志的电影节特刊都会对参赛电影打分,今年就邀请了德国、比利时、加拿大、英国、意大利等7国的“权威影评人”为参赛片打分,四颗星为最高,所以这个是必须关注的东西。

2月9日前《英雄》以1个四星1个两星5个三星领先,2月1o日已经被美国竞赛片《时时刻刻》的3个四星比了下去,基本上可以说《英雄》拿奖无望,至少大奖绝对没可能,这让国内的媒体记者们大为气馁,话题度没了啊,很多人干脆就打道回府,提前结束了这次柏林的行程。

“蕾姐,咱们要回去吗?老谋子都没啥东西可写了,香江那帮人又不在竞赛单元,咱们总不能写一些老外的东西吧,读者也没兴趣看。”李宏宇邹着眉,纠结的说道,这一次柏林电影节看来是越的冷清了,没几天国内的记者就走了大半。

“回去干嘛?现在多好的机会啊,我巴不得他们都走了呢,走得越多越好,最好就剩下我们,那样的话咱们想要抓大新闻就容易多了。”元蕾一边对付着面前的烤猪蹄,一边用漫不经心的语调说道。

作为南都的记者,元蕾在娱乐新闻上面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嗅觉,很多人都看这一次柏林电影节张一谋没什么拿奖的希望,觉得也没什么新闻爆点就打包东西回家了,她不一样,她此时内心却是跃跃欲试,完全没有回国的念头。

现在国内要说最好的娱乐记者,选来选去就那么几个人,其中女记者里面,《三联》的孟瀞与《南都》的元蕾,绝对是不可忽视的人物,而这一次柏林电影节的相关报道,《南都》的主编特意把这位金牌记者派了过来,李宏宇就是元蕾这次柏林之行的小跟班。

“大新闻?我的姐姐哦,你别逗了,国内就老谋子才有新闻爆点,其他人哪来的什么新闻,现在谁不知道《英雄》根本就没啥希望拿奖,我看这次我们国内的电影是陪跑定了,再留下来也没有什么话题可写的,谁能搞个大新闻啊。”李宏宇瞪大了眼睛,急忙说道。

“那是其他人的看法,谁说这一次就没有新闻可写了?你难道忘记了我们不是还有两部电影还没有上映么?怎么就陪跑了?”元蕾把口中的肉吞下去,脸上那种幸福的表情让李宏宇脑门多出三道黑线,差点郁闷得想撞墙之后才慢悠悠的说道。

李宏宇也做了一段时间的记者,他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的敏感度的,听元蕾这么一说,他脑海中瞬间像是被闪电划过一样,浑身兴奋了起来,眼睛亮的说道:“你是说周白那部《无痛失恋》还有《盲井》?姐你打听到什么风声了?”

“就一定要有什么风声才行?老谋子虽然没有拿奖的希望,可是不代表周白没有啊,《无痛失恋》的另一个主演你忘记是谁了?那是巩莉好吧,再说那部名不见经传


状态提示:第349章:搞个大新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