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望断时空路>第136章 雷电的记忆

大帝号的改造工作由布莱克统一指挥,在设计工作完成后。凌星、刘凤兰和英子让森林配合开始研究机器人总司令的记忆。

几年前,当苗苗号初次进入天仓五星系时,在天三星球和天五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地带。他们在小行星上发现了大量的动物化石和数量不菲的微生物。更为奇怪的是,整个小行星地带放射性强度很高。当时,他们判断那些小行星是一颗大行星解体后形成的。如果他们的判断成立,那么,这颗星球上肯定具有生命存在。而且当时还利用电脑反演了由小行星带变成行星的过程。结果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原因就是如果当时大行星解体必有一个爆炸中心,而这个爆炸足以使行星解体。反演到最后,结果是整个星球上到处都是爆炸点,所有这些爆炸才导致这颗行星的解体。

得到机器人总司令的记忆后,他们才恍然大悟。

大帝号是三千多年前天狼帝国的产品。那个天狼帝国是一个全部由机器人组成的国度。在大帝号前往天仓五星系时前一百年,那个天狼帝国才夺取人类对天狼星系的控制权。在此之前,天狼星系是一个文明高度发达的人类星球。根据记忆中的位置记载,这个天狼星系与地球人知道的天狼星根本是两码事。通过甜甜对星图的计算,他们才得知,原来形成人类文明的天狼星系隐藏在地球人所知的天狼星后面。早在五千年前,这些人类就派遣星际飞船到了地球上,并在地球上留下许多遗迹。因而,地球人类对他们印象非常深。至今,在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地区,还有对天狼星的崇拜。当时,那些到达地球的天狼星人指着天狼星告诉地球人,他们是从那里来的。因为天狼星是全天最明亮的恒星,地球上一部分民族也称之为天狼星。这样的巧合,让地球人产生了误解。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天空中最亮的天狼星就是那些外星人的故乡。有的原始民族还知道天狼星有一颗看不见的伴星,既然是看不见,他们又为什么能够看到呢?这些原始民族生活非常原始,文化异常落后,传承仅仅依靠口耳相传。能够知道天狼星有看不见的伴星,没有外星人的启示难以想像。

在原住民的语言中,天狼星实际上是他们所居住的一颗行星。天狼是这个星球原始时期人类的信仰之神,来历已不可考证。随着信仰之神的传播,整个星球大部分地方都出现了信仰者。科技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认识到自己居住的地方只是宇宙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不少信仰天狼之神的科学家提议,这颗行星就成为天狼星了。天狼星的科技文明早在地球蒙昧时期就已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科技。他们首先到达离自己最近的最大恒星,亦即地球人称之为天狼星的星域。在这里,天狼星人建立了恒星基地。经过观察,他们进一步确认了太阳系的位置。探测太阳系前后花费近千年时间,各种科技,尤其是机器智能科技得到巨大发展。尽管有一部分科学家注意到了机器智能对人类的威胁,但绝大多数的人类都不相信机器智能能够超过人类的智能。当探测太阳系的宇宙飞船顺利回到天狼星时,几乎所有的人类都沉浸在庆祝之中。谁也没想到,就在那天夜里,所有的机器人发生了叛乱。

此时,天狼星上的所有人类已经统一为一个国家,军队的职能也由保卫国家,变成了保卫星球。承担了繁重而危险的救灾救险工作,因此,军队中除了少部分高级军官由人类担任外,从士兵到中低级军官全部都由机器人担任。不仅如此,很多尖端武器也是由机器人控制。机器人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一旦机器人叛乱,人类的处境可想而知。几乎一夜时间,人类的数量锐减百分之九十。整个天狼星上到处都是人间地狱,那一个血色夜晚,九十多亿人类失去了生命。剩下的十多亿人类进行了有限的抵抗,却只有不到一亿的人类乘坐宇宙飞船逃到了宇宙太空中,过起了流浪生活。

机器人叛乱之后的第一百年时,机器人的总首领自封为天狼大帝,他派遣自己的得力手下,乘坐大帝号战舰出发前往天仓五星系。经过一百年的观察,机器人确认天仓五可能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因为机器人认为人类是他们的最大威胁,高级智慧生命肯定也不例外。因此消灭任何有威胁的智慧生命,就成为机器人的头等任务。至于地球人类,则让这些机器人忽略了。因为地球人当时还处于原始野蛮状态,对他们构不成什么威胁。

经过近千年的宇宙航行,大帝号悄悄来到了天仓五星系。当时,天仓五恒星的第四颗行星是一颗拥有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整个星球上百国林立,还处于战国时代。天仓五星系拥有丰富的裂变元素和重水,因此,星球上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当然,几个超级大国也拥有能够将天四星球毁灭多次的核武器。天四星球上的人类虽然科技比较发达,但是航天科技发展缓慢。天四的外太空轨道上仅有为数不多的人造卫星,支撑着人类的通讯业。至于核武器的投放均是使用飞机送到目的地,再摇控引爆。为什么他们不使用火箭技术呢?大帝号没有什么记载。据英子推测,可能天四星球上当时存在一个势力庞大的宗教组织,是他们阻止了航天科技的发展。

大帝号使用了非常先进的通讯系统,对于天四落后的无线电探测技术,很容易就做到了隐形。大帝号以远远超过天仓


状态提示:第136章 雷电的记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