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战国之平手物语>第七十八章 日行16公里的驰援

{ }?收到德川家康求援急信之后的第二日下午,平手汎秀慷慨激昂,力排众议,定下“义不容辞”的方针,率领军队毅然向东进击。

只留下少数人监视刈谷城的水野信元。

由当前驻地前往滨松城,全程约七百町路程{70公里}。按正常行军速度需要三日,如果是急行军的话,两天就能到。

但平手汎秀思考了一番,出于对武田信玄这个对手的尊重,保持了一贯“大胆发言,小心用兵”的优良传统,不容置疑地命令各部队,每日向前移动一百六十町{16公里},确保五日之后到达目的地即可。

至于滨松城会不在半路上就失守嘛……

“德川三河的为人,我素知之,他言出如山,说是能再坚持十日,就一定不会少于十日。尔等不需有丝毫疑虑。所以我军务必要戒骄戒躁,稳步向前,方才对得起德川三河大人的奋战啊!”

——平手汎秀是如此解释的。

当然这并不足以令利益相关的人信服。

德川信康就一个字都听不进去,他急得如火烧眉毛,仪态也就不怎么顾得上,说了些“就算阁下推托,吾一人一枪也定要驰援滨松城”之类不合时宜的狠话,作势就要先走。

对这种无礼行径,家臣们和附属国人们都纷纷感到气愤:咱们刑部大人最是急公好义,嫉恶如仇,向来与逆贼势不两立,只是担忧兵戈凶险,行事稳健一些罢了,此乃老成持国之举,如何能说是“推托”呢?

不过平手汎秀却只笑笑:小儿辈不懂事,何必苛责?

此所谓海纳百川,虚怀若谷是也。

但河田长亲与虎哉宗乙走通了冈崎城的上层关系,然后筑山殿、石川数正出于种种目的,一起出面劝住了德川信康,平岩亲吉则想办法联系滨松城,询问家康的意见。

他们当然也有道理:“主公若是终究难以救援出来,我家总需要有个应急的章程曲调才是,决不能一夜之间让人心散了。”

据平手汎秀的见闻,三河的许多中上层谱代武士,对此其实是非常乐见的。

大概是因为德川家康精明强干,外宽内严,御下有术,任人重贤,启用了不少外乡人与寒微之士,令混资历的“子弟兵”十分难受。相比之下,他儿子则显得轻信于人,很好忽悠——不对,应该说是“仁厚仗义”。

德川信康本是满腔热血一心杀敌救父,结果被母亲与老师一忽悠,又没了主意,不知该快还是该慢,只能跟着平手军的步调,保持在前方稍南处。

至于织田信忠,他的积极性比平手汎秀还要更低上许多,要不是面子始终挨不过,可能就缩回去尾张甚至美浓,不打算过来了。

包括下面的家臣,也都缺乏战意。

这倒不能完全怪他们见死不救或者畏敌如虎。

连续作战,胜少败多,自春后开战以来两三个月内,织田家的直属旗本兵力减员十分严重,当前可战之兵恐怕不到一半。

尾张国众能力不太可靠,美浓国众立场值得警惕,况且这俩各自也有不少的折损。

南近江、北伊势等级,自保尚且存在压力,只能是名义上还从属听命于织田信忠,实际提供不了一兵一卒。

反而平手汎秀还贴了些人到那些次要战线去支援。

{第五十章中,带兵支援北伊势的将领,写作了中村一氏,但我却记作了一门众野口政利,此处产生了前后矛盾。后文一律统一为野口政利}

总之就是说织田信忠的情况十分不妙,理论上,不管德川家康再怎么危险再怎么紧急,都是有心无力,没法帮忙的了。

然而有平手汎秀这“急公好义,嫉恶如仇”的榜样在侧,什么都不做的话,那就太丢脸了啊!

于是织田信忠拆东墙补西墙,抽出来二千多生力军来,又从尾张、美浓国人众中,各取千余兵,凑集五千军势。

带队的是唯一一个请缨的重臣,池田恒兴。

然后强行把刚成为平手家女婿的佐佐秀成拉去当了副将。

如此,不管是战阵中相互照拂,还是后面lùn gōng行赏,平手汎秀总要给点面子。

其他人就留在尾张休整了。

这番周折花了两天功夫,所以也比平手军迟了两天出发。

可是,那池田恒兴竟像是十分积极请战,脚程颇速,只花了两天时间就追上来了。

此时,平手军正隔着百多町{约十公里}距离,与武田的围城部队对峙。

……

趁着这段时间,平手汎秀抽空过问了一下狙杀土屋昌恒时的实际情况。

本来没啥干连的可儿才藏非常坚持“线膛铁炮瞄准距离不可能超过一百二十步”的观点,铃木秀元在其鼓励{胁迫}之下也站了出来。

然后平手汎秀找了十三四个熟悉铁炮的亲卫兵,在河边做了几次尝试。

全都持着优选的特制铁炮,分别在不同的距离上一齐射击,以直径三尺的大竹筐悬挂起来作为靶子。

结果出人意料。

二百步的距离上,每人各发一弹,仅有一人侥幸中的,擦到竹筐的边缘。

百六十步,有一人射中靶子中心,一人打到外环偏左。

百二十步,仍然只有区区三人中的,包括一个将将擦到的。

再移近至八十步,终于有七人射中目标,可算是过了半数,场面没有太难看。

如此说来,铃木秀元带人接近到百步之内,再行射击,确实是正确的决定。真的如平手汎秀所言,在三百步


状态提示:第七十八章 日行16公里的驰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