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别跟我讲大道理>102.胡氏家族

来!”士兵们将村里的人赶到了空地。

“谁这么大胆, 敢到我们胡家村放肆。”有人大声的冷笑。

官员不太在意,总有些刁民自以为了不起。

“你们村一直没有缴纳家族税,到了今天,累计的欠税和罚款, 已经到了3000两银子,现在要么交钱, 要么抓人,选择吧。”

“你是新来的吧。”有村民鄙视了, “白痴,你就不想想为什么以前就没有人能从我们村征收家族税吗?”

官员心里陡然一惊。

“看清楚,我们村叫什么名字,胡家村!什么‘胡’,皇上的‘胡’,大华朝的‘胡’!这天下都是我们胡家的!”村民大声的笑。

官员微微一惊, 又有些鄙视,普天之下姓胡的多了去了, 总不能都是胡灵珊的亲戚, 要真是胡灵珊的亲戚, 早就发达了, 还会窝在小村子里种地?看看苏家,林家,哪一家不是身居高位,财大气粗?

但官员不傻,这种一查就能拆穿的谎言,没有理由衙门里这么多官员都不去追究。

“可有证据?”官员很是直接的问。

“证据?”村民们哈哈的笑,“老子姓胡就是证据。”

官员微笑,刁民!

但衙门的其他官员,多半是知道内情的,故意不告诉他。

这就让人深思了。

下马威,杀威棒,还是故意设个坑,让他踩进去。

官员挥挥手,带领士兵们灰溜溜的走了,身后,村民们哈哈大笑。

官员回到衙门,微笑着面对其余同僚,毫不犹豫的写了一封紧急奏折,直接越级发了上去,内容很简单,有胡家村人自称皇族,其余官员视若无睹,三年未曾收到一分钱税款。

奏折经过一层层的上传,到了严复的手里。

严复愣是傻了半天。

华国是一个非常奇妙的政治格局。

作为脑袋挂在裤腰带上的革(命)志士的基地兼样板,在胡灵珊还是小小的杭州知府时起,内部的风气就带着浓重的任人唯亲。

随时有可能被满清一个手指头碾死的小小的革(命)根据地,要人没人,要枪没枪,要前途没前途,有几个人认为这个胡小妖女能活到明年?

但这个危险到了极点的杭州衙门,总是需要有一定的人手来运作的。

这个时候,唯一能找来的人手,就是亲朋好友了。

比如秋瑾找来了其余(革)命党中的好友们,比如何子渊带来了大部分的族人。

敢于参与杭州衙门的,也就是这两种人了。

这个时刻到杭州衙门做事,没有共富贵的指望,更多的是共患难了。

等到打下了整个浙江,又派李鸿章或者慈禧派来奸细混入系统内部,对体制内中高层人员的控制,更加趋向于亲友推荐,可以说,没有知根知底的人推荐,没有革(命)志士的名声,胡灵珊基本是不敢用的。

这不知不觉就成为了华国无所顾忌的任人唯亲。

唯一幸运的是,以商人思路出发的运作手段和考核标准,控制了任人唯亲的程度,没有一定水准,推荐进来了也会被淘汰。

华国就这么跌跌拌拌的沿着封建制度浓厚的不行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落后道路,奇迹的统一了全国。

这种背景下的胡灵珊,或者老胡家,会不把家族安排到体系内,给个铁帽子王爷什么的?

基本不敢想象。

严复飞快的下令,调查所有信息。

当地的衙门很快就回复,胡家村确实算皇室,但是,这个关系嘛,有点很尴尬。

“我们家还有一个大家族在乡下?”胡灵珊惊讶了,这么多年,别说逢年过节从来没有走动,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眼看英国人要打印度,老胡家一伙人又千里迢迢的回到了杭州。

胡博超有点尴尬,忽然抱住肚子:“哎呦,肚子疼!”转身就溜。

胡老爷胡广深笑了:“还真有这么一回事哦。”

胡广深当年在胡家村,穷得要饿死了,只好外出找口饭吃,最后总算运气好,闯下点了家业,开了个小铺子。

“然后,一群穷亲戚就上门要钱,或者要夺了财产归族里?”胡灵嘉趴在胡灵珊的肩膀上,兴奋地道。

这个画风实在太熟悉了,随便找100本戏文,99本是这么演的。

“哪有这么简单。”胡广深笑了。

胡家村讲究的士农工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正途,所以对胡广深的低贱行当,是绝对看不顺眼的,即使胡广深带了礼物回村,也都是毫不犹豫的把东西砸了出来。

“硬气!”林徽因叫道,然后瞅瞅四周,又低下头,努力的扮吃瓜群众。

“喂喂喂,这家伙怎么也来了!”胡灵珊没好气的道,家族隐私知道不?

林徽因抱住胡灵珊的胳膊,死也不放:“姐姐,就让我听听嘛,我也是自己人嘛,荣誉与共的。”

看着这发亮的八卦眼睛,怎么都看不出自己人在哪里。

胡老太太揪住林徽因,在屁股上用力的打了几下,就由得林徽因赖着不走。

“硬气?”胡广深笑眯眯的,怎么可能。

虽然满清没有家里有人经商,就不能考仕途的规矩,但是胡族还是觉得太过丢脸,家里出了一个不肯老实种地,卖些鸡毛鸭血的小东西的杂货郎,有什么光彩的。

“你立刻回村种地!”族里来人怒喝,一脸的鄙视。

回族里要是有地种,能吃饱饭,谁愿意出来受罪啊。

“这个我不管,叫你


状态提示:102.胡氏家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