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仙侠修真>武侠世界梦长生>第一百六十章 新一轮的大战爆发
至于大成国的李都以及代国和辽国情况都诡异起来。莫含身为首辅连忙把几位重臣都叫了过来,虽然莫含不懂军事,但是他也知道如果大明不展示一下獠牙,很可能又会形成当年与天下所有势力作对的困境。

十几个人商量了一夜,第二天几位大将各自朝着边关赶去,大明强硬的要求成汉出兵三万、代国出兵三万、辽国出兵两万跟自己一起进攻大赵,另外大明以宗主国的名义要求前凉张骏出粮三十万担,以作军资。

大明的军队全线集结,西边有杨业、赵奢的镇西军和征西军大军压境压迫前凉张骏屈服;东边大将军鲁忠亲自统帅三万铁血禁军进驻潼关;南边刘东勇的征南军磨刀霍霍;北边并州的谢艾得到了五万禁军的支援,汇合镇北军、征北军一共十五万军队,随时可能杀出并州。

大明一系列的动作把所有国家都吓了一跳,天下所有势力,不管是多么仇恨大明的国家,心里其实都认同大明的战斗力,虽然大明的综合实力可能略差与大赵和大晋,但是战斗力绝对是可以和大赵分庭抗礼的超级军事强国。

大明强硬之后,大成国立刻就服软了,李都派遣自己的亲弟弟李玝统帅三万部队屁颠屁颠的就进入了大明,剑门关被大明占据,大成根本就没有和大明抗衡的底气。

随着大成国的服软,实力最弱小的辽国宇文氏也派来了使者,他们跟大明隔着代国和大赵的地盘,无法直接派兵前来,但是却再三重申他们是心随大明的,而且还把大燕国使者的脑袋给大明送来了。根据辽国的叙述和监察司的情报,这一次大赵的确要联合几个国家给自己找麻烦,不过具体怎么找麻烦,知道的人太少,监察司没有调查出来。毕竟天下各国的国主也不是傻子,监察司这么多次大动作,他们怎么会不防备消息泄漏。

而代国和前凉却一直没有回应,大明国的几位决策者知道,他们肯定是被收买了,大明除了大成国和不知道靠不靠谱的辽国,就只剩下铁弗这么一位铁杆盟友了。

刘犬这家伙现在过得很滋润,在大明的支持下,铁弗已经建国,号称夏国,跟历史铁弗人建立的国家倒是一个名字,刘犬成为铁弗之王。不过因为他们在大草原上晃悠,基本上不来中原,所以很少有人会把他当成一方强势的实力。不过铁弗虽然经过了内乱和大明的搜刮之后,实力减小,但是十万铁骑还是能凑出来的,这一次莫含等人觉得要好好给这些不听话的家伙喝上一壶。

圣武八年,大将军鲁忠出函谷关继续跟大赵司隶州的刺史石邃较劲,其实双方完全就是谁也打不过谁,石邃这些年把自己的两个弟弟彻底压制了之后,他就开始不断地建设司隶州正面防线,因此司隶州从正面被攻破的可能性很低。

这个石邃也是命好,当时他战败了之后,他的两个弟弟想趁机上位,而石弘也想把他换了,毕竟当年石邃这个小王八蛋可没少欺负石弘,但是关键时刻石弘很信任的高僧佛图澄劝诫,说司隶州只有石邃能够守卫,换成其他人很可能半年都守不住,石弘也就忍住了。再加上石邃也不是傻子,他慢慢向石弘靠拢,石弘看到石邃这么听话,而且司隶州位置也很重要,于是就把石邃几个捣乱的弟弟全部叫回了邺城,这下子石邃地位保住了,他跟石弘的关系也更亲密了,完全是因祸得福。当然石弘掌控者石邃的几个弟弟,也算是一种牵制,告诉他自己随时能够替换他,让石邃更加卖命。

因此明眼人就看得出来别看鲁忠手下大明和大成国加起来十几万人,但是鲁忠这一路只不过是疑兵,而所有的焦点都在并州谢艾这里。

圣武八年三月,谢艾派遣杨昇带领三万大军进攻上党郡,而自己则带着十几万部队陈兵并州和幽州的边界,大赵幽州刺史赵鹿也统帅大军七万余人驻扎在这一线,双方近二十万人的大战一触即发。

“将军,夏国大军已经准备完毕,西夏公刘犬派来使者已经把大军放到战场之北五十几里外的草原,随时准备听从将军的命令杀到战场。”谢艾听完下属的报告,却没有开口,他总是觉得事情有些不对,但是回想一遍,又没有发现不对。

“将军,咱们应该尽快动手,听监察司的人说,后赵派遣了三万大军支援赵鹿,如果咱们拖延日久,那么很可能出现变故。”副将说完,谢艾摇了摇头。

“你们觉不觉得这一次行动有什么异常,或者是不对的地方?”谢艾问完,所有人都努力思索了起来,这群将领有不少都是铁血军的老人,因此他们不管是执行力还是战场上的经验都很丰富,既然主帅这么问,肯定是有问题,所有人都拿起监察司送来的情报看了起来。

“谢将军,你看这份监察司的情报,代国这一次行为诡异,他们竟然在这么紧张的时候,学习我大明搞什么阅兵仪式,不过据监察司的消息来看,他们整的不伦不类的,很多人骑着马都能掉下来。不过他们的部队倒是都在云中好好待着,并没有参与这一次大战的意思,不过我看这份情报的时候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劲。”一个叫做刑扥的偏将说道,这个人也是当年残存的铁血军。

“代国人阅兵掉下马来?这怎么可能,鲜卑人都是马背上的民族,正规军怎么可能马都骑不好,他们这是在迷惑我们。来人拿地图。”谢艾眼睛一亮。

“传我命令,征北军前军、中军和左军三万人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章 新一轮的大战爆发--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