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东汉好姐夫>第85章 公审

姜盛把这些证据给张让就是告诉张让,我要为你灭口!另一方面也是告诉张让,我掌握你的把柄了。

姜盛审阅了全部的证据材料,仔细一分析,那些匿名状子十有八九是黄巾中人送来的,看来,收服乐安黄巾残部并不难。

之前,豫州刺史王允就发现了张让私通黄巾的勾当,张让靠着灵帝的照护才未被治罪,而姜盛与王允不同,姜盛现在在灵帝面前可是红人一个,若是姜盛把这些呈给灵帝,灵帝还能保张让吗?张让可是没有信心。

姜盛这么做,一是卖张让的面子,不会上报灵帝,另一方面就是告诉张让,乐安郡今后是姜盛的地盘,我要清除不利于我的人。

那封简短的书信只是姜盛还不想明着跟张让撕破脸而已,但两人的斗争恐怕从这时已经打响了。

张让越想越怕,自己还是错看了姜盛,拜年的时候还以为姜盛是自己人,现在看来,这姜盛可能是个劲敌。但张让也不傻,这个时候他不敢跟姜盛闹僵,来日方长嘛,你远在天边,我却在灵帝身边,想搞你太容易了,又何必急于一时。

正思虑的时候,有人到府上求见张让,说是从乐安郡来的。

“快让他进来!”张让有些紧张。

“禀大人,乐安盐铁官张大人被那刚到任的姜太守抓了,说是私通黄巾。而且在各县都贴出了布告,让百姓举报告发,出面作证。”

姜盛这回押对了,争取到了斗争的主动权。

张让考虑了许久,然后复信给姜盛,说道:“汝乃乐安太守,乐安治下之事与咱家无关,汝可自酌。”

张让的复信也是无可奈何,张浑这些年为他真是没少出力,但姜盛的这一招给张让造成了沉重的内伤。

年前的时候,豫州刺史王允就将了张让一军,只不过张让那宾客把所有罪名都揽了下来,王允也没有确切证据指证张让,姜盛则不同,件件证据都明确与张让直接有关,加上灵帝现在对姜盛很是宠信,张让觉得真是招架不住。

姜盛的目的很明确,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就是要拿张浑开刀,而张浑也忒无用,这些关键的证据怎么能落到姜盛手里?

事到如今,张让也只好弃卒保車,姜盛的精明就在这里,搞痛你还卖你个人情。这把柄握在姜盛手中,他张让以后做事就不得不多考虑一些。

相对于姜盛而言,这一招使张让有苦说不出,但同时也彻底跟张让对立起来,张让绝不会被姜盛牵着走,他也是在琢磨着怎么搞掉姜盛。

姜盛在发送证据之前就已经做了考虑,跟张让的斗争早晚都会发生,既然张浑撞到了枪口上,那么,大家都斗上一斗。

姜盛的政治阅历毕竟太少,在与十常侍的斗争中操之过急,陷入了被动的局面,在乐安任职期间遇到了艰难的考验,这是后话。

乐安郡所辖九个县的县令都已经接到了通知,新任太守令他们在二月初二赶到临济县城开会。

这个词很新鲜,诸位县令经过信使的解释后都明白了,不过他们都是惴惴不安,因为他们的老大张浑同志已经被姜盛给抓了,而且还放出风来说要公开审判。

这些县令们的官位都是通过张浑从朝中买来的,从根子上说,他们都是张浑的人,张浑已经身陷囹圄,姜盛又令他们去姜盛的大本营临济县开会,这会无好会,此举必是姜盛想把他们一网打尽。

除了临济县令已经在姜盛的太守府之外,其他八县的县令聚集到一起商议对策。

姜盛找他们开会,无非就是想通过公审张浑而敲打敲打他们这些人,并没有想趁机拿下这帮人,因为姜盛根基很浅,还需要这些人维持日常的管理。

“下官自当尽职尽责,为太守大人效劳。”临济县令胡永道。

“你我都是朝廷命官,自当尽职尽责,报效皇上。张浑身负朝廷赋予的重任,却不思皇恩浩荡,为祸一方,致使民怨沸腾,黄巾生乱。你说,他该杀还是不该杀?”姜盛盯着他的眼睛。

胡永不敢与姜盛直视,说道:“下官以为,张浑该杀!大人秉公处置,下官定会唯太守大人的命令是从。”

“你很识时务,只要你与张浑划清界限,本太守自会从轻发落。若是执迷不悟,你应该知道会是什么下场。”

“下…下官明白!今后下官只认太守大人您,大人尽管差遣,下官绝无二话。”胡永战战兢兢地说道。

“嗯,你且去吧,当好你的临济县令,本太守绝不会亏待你的。”

“谢大人!下官告退!”胡永走出太守府的时候长舒了一口气,不觉后背已被冷汗湿透。

胡永回府之后,家丁告知说千乘县令的家奴来访。

“小的奉我家大人之命,来拜见胡大人。”

“你家大人有何要事啊?”胡永问道。

“前几日,我家大人收到新任太守大人的令函,要于后日在临济县太守府开会,不知胡大人要不要参加?”

胡永被姜盛单独约谈,吓得不轻,但没想到姜盛会让他继续留任临济县令,他也算是看透了,既然张浑要被收拾掉,姜盛执掌乐安郡,这是必然的局势,对他来说,跟谁都是跟,干嘛要跟自己过不去呢?

胡永答道:“太守大人初来乍到,当然要接见所辖的各县长官,本县当然要参加了。不知你家李大人可有闲暇来拜见太守大人呢?”

“听闻太守大人要公审盐铁官张大人,我家大人与胡大


状态提示:第85章 公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