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山河行>第九十四章 端午祭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四月过去了。到了五月,即将要迎来又一个重要节日~~~端午节了。

还是初二初三的时候,老夫人就吩咐下人们,准备艾草和雄黄酒。到了初五这天,整个刘府都充满了熏艾叶的味道,家里上下人等,衣兜里都揣了一个艾叶香包。

如今后院,刘朗的几个女人,女红都不咋的。朱淑真就不必说了,指望那个才女动针线,那和让打杂的使女,吟诗作画的难度差不多。东方玉稍好一些,以前在天香楼也练过,算是差强人意吧。

要说女工活还能拿得出手的,莫过于准夫人雪儿了。她毕竟自小在母亲教导下,认认真真地练过些日子,绣出的物件还有几分样子。后来母亲亡故了,她被刘朗收留之后,无人管教,也就疏于练习了。

如今刘朗兜里装着的荷包,正是雪儿的杰作。虽然那鸳鸯绣得,鸭子不像鸭子,鹌鹑不像鹌鹑,但好歹轮廓还是清晰的。他只好勉为其难,在雪儿幽怨的眼神下,开心的收藏起来。

古代,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这些传统节日,还是非常重视的。临安城,自初五一大早开始,就被艾叶的香味,笼罩着。街上各家店铺,都及时推出了,端午节纪念商品,连书店里屈子的著作,都多卖了几本。

朝廷的纪念活动,就搞得高大上了。初五早朝一开始,高宗赵够就颁下圣旨,高调宣扬了屈子的节操,并强调了朝廷隆重纪念之意。当然,具体的活动,就因为国库紧张,而压缩精简了。不过,各级官员,若是没有重要事务,都放假回家了。

刘朗正好是那个没有重要事务的官员,早朝一结束,他就转道回府了。

朝廷的庆祝活动,更多的是唱唱高调,少了实际行动。但民间的庆祝活动,则是此起彼伏,一波连着一波,主要都集中在西湖一带。其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灵隐寺的水陆道场,和西湖里举行的龙舟竞赛了。

针对这次庆祝活动,刘朗特别指示民声报编辑部,派采编人员全程跟踪,记录各项花絮,增加娱乐效果。话说,民声报自从推出以来,声势越来越大,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深受各个阶层的读者欢迎。其连载的《绝代双娇》更是倍受欢迎,如今,花无缺和江小鱼的大名,街头巷尾,可说是童叟皆知了。

以前一些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也因为民声报刊载了,他们的文章和诗词,继而一举成名。这又激发了,一些渴望成名的,文人墨客们的投稿热情。现在,民声报一举改观了,以前四处求稿的状况。如今,各色人等的投稿,堆积成山,民声报编辑部扩编了几次,还是无法及时审阅来稿。

民声报的出现,也催生了一些新的职业,比如秦楼酒馆里出现的,专业读报人等。

民声报的火热,也引来一些商家的觊觎,但搞清楚背景后,只得黯然息鼓了。有些书商,也动了模仿民声报的念头,但如今市面上高昂的印刷成本,让他们不得不选择放弃。这另一方面,又引发他们的好奇,纷纷打探民声报是如何生存的。可惜,活字印刷术是复兴出版社的特级机密,又岂是他们能打探到的。

民声报的声势,也引起了朝廷的注意,曾有御史在朝堂上,提出质疑。针对这一dian,刘朗早就预料到了,提前在秦桧和张浚那里,通了气。而且,民声报的观dian始终没有偏离朝廷的大方向,宣扬的也是忠君报国的思想。再加上有秦桧和张浚,这两位大神的背书,因此,不但没有引起反对,还得到了赵够的高度赞扬。其实,赵够也是民声报的粉丝,几乎是每期都看的。

刘朗回府之后,原本是打算,带领全家人一起出去逛逛的。但朱淑真和东方玉身子都重了,老夫人担心路上人多,照顾不周,就反对她们出去,她自己也以身作则,留在府里陪同她们。

老夫人发话了,就等于最后定调了,刘朗也就息了这个念头,准备在家陪几个女人,打打麻将。老夫人又发话了,说他一个大老爷们,整天守着她们几个女人,也不像话,就把他轰出了后院。

如今,刘朗只好灰溜溜的,跑到大街上闲逛,当然,还带着一个跟班~~~雪儿。今天过节,他的贴身护卫张大力,也让他打发回去休息了。雪儿看见自家公子,一个人出门,赶紧换身书童装,也跟了出来。

“雪儿,你想去哪看看?”刘朗边走边问身后的雪儿。

“公子去哪我就去哪。”雪儿立即答道。

“你怎么一dian主见都没有?本公子等会去青楼,你去不去?”刘朗转头笑着说道。

“哼!我,我回去禀报老夫人去。”雪儿翻了个白眼,娇哼一声道。

“呵呵…咱们先去灵隐寺看看吧,下午去看龙舟赛,如何?”刘朗看着雪儿的窘态,呵呵一笑,随后说道。

“好呀,这两处最是热闹了。其实,灵隐寺的水陆道场,老夫人也很想去的,她只是不放心两位夫人,才留在家里。”雪儿说道。

“我知道,祖母笃信佛事,遇到这次难得的水陆道场,却选择留在府里,都是为了咱们这些晚辈呀!雪儿,以后我不在府里的时候,你们几个要好好孝顺她老人家!”刘朗感叹一声,说道。

“公子放心吧,奴家理会得!”雪儿深深答应下来。

灵隐寺山门大开,门前广场上,聚集了众多的善男信女。灵隐寺主持方丈邀集了,临安附近的高僧大德,设坛弘法,超度屈子。


状态提示:第九十四章 端午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