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来到西汉末年>第五十八章 立商法
开始多起来了。江河行给出提议,一是商人自治,二是设立商法,商法用来保护商业交易,也用来保护商人。现在商法还没个章法,关于商会就争的厉害,大商人基本想控制,小商人也想按人头控制。别看那些小商人生意不大,可各个都是显武城的功勋,在显武城也都是建城时就在这里的,说话也硬气的很。长安洛阳这些商户很多在这里算的上大商人,可连显武的小商人都不愿意理睬,基本说啥也没人理睬。

樊嘉这才明白自己完全想错了,马上也明白了自己的重要性,自己虽说已经搬到这里了,但大家不会看他是自己人,顶多是马援的岳父,不过这个地位就够了。再说他是江河行请来的,自己大女儿就在江河行身边做事,以致很多人对他是神秘莫测。

樊嘉脑筋想的快,既然商会那一家都难成事,那就大家一起做事吧。他想出个方案,一个商会会长,下设几个理事长,比如建房的如做砖头、水泥、砂石等成一个分会,不按地域分,就按行业来分。到时候也不会显得长安洛阳的这些外来户突兀了,又能提高自己的话语权。

他将自己的想法和秦孟一合计,秦孟觉的很好。樊嘉拉来杨弘,杨弘正被一帮人搅的心烦意乱,听完樊嘉的建议,一拍大腿道:“好好好,这个办法好,就没那么多争议了。”

不一会,杨弘将这个建议宣讲了一遍,众人的眼光都看着樊嘉,知道樊嘉主意多,胆子大,这个时候算是解决大难题了。因为无论大小商人都会有位置的,樊嘉的办法无非是分权而已,可大家都觉得自己得了很多似的。

方案一定,下面就快了,新商会成立了,杨弘继续做会长,各个理事长基本都被平州的商人得了,其中还有几个小商人,樊嘉在船运行业做了理事长,作为唯一外地的能做理事长,他也是很满意,长安洛阳的商人基本能认可。

商会成立,下面就是讨论商法,他们只是提出建议,没有最后的决定权,不过这对这些商人已经是破天荒了,以前想都不敢想。众人激动之后,却都不会立法,想来想去,还是按照平时的商业习惯为主,分门别类,订出明确规矩,能维护公平的交易,能基本保证双方的公平。

众人反复商议几天,感觉基本可以,就把江河行请到会议室述说会谈结果。

当江河行看到草稿的时候,反复看了几遍,看了看杨弘笑道:“看来樊嘉的办法还是不错的,理事长多设几个,大家就不用打架了吗?”

众人大笑,江河行接着道“商法我也不是很懂,这个草稿我还要快马发给刘庆。他是平州唯一做过法官的,到时候可能还要有所改动,你们要有个准备。另外,我看你们对有些东西,你们没有提,我来说说。关于尺,斤,斗,石,这些都要有标准。这些要么你们商会提供,要么我们来提供。不在于你今天提供的多大,多小,而在于这个标准制定之后,以后这个就是标准。”

杨弘赶紧道:“这些我们商会来提供怕是不妥,还是平州提供,到时候我们就按照这个标准做。”

江河行点点头道,杨弘这话说的有道理,自治也不是什么都不管。

杜邦看着江河行,好像想说什么,有些坐立不安,江河行刚好眼光扫到他这里,便问道:“杜邦老先生,是不是有什么补充的啊?”

杜邦站起来道:“和王,我没有什么补充的,草稿是我们反复商议过的。我只是不明白,我在长安洛阳一带行商,朝廷这个也限制,那个也限制,为何平州之地不但不限制,相反还如此鼓励经商行为,是不是舍本逐末之呢?”

樊嘉等长安洛阳来的商人,一起看着杜邦,虽然天气已是秋天,有的已经冒汗了,心里暗道:老杜,这样不是很好吗?干嘛非要揭穿呢,让自己和别人不自在。

江河行看了看众人,举手示意了下杜邦道:“杜老先生坐坐,不要客气。”

杜邦也不客气,直接坐了下去。

江河行接着道:“有些事我一直没跟大家解释过,刚好趁大家都在,我一并说说我的看法。免得有些人一直心里没有底,在此经商一直惴惴不安,老担心些什么。我平州很早就有军法,现在在讨论商法,其实还有一些人在讨论民法。这样我平州之法就有个基础了,虽然还是很不够,但总算有了基础了。

我就说商法吧,商法不是针对商人而立,而是为商业行为而立。其实人人都要买卖,商人只是做的比别人频繁一些罢了。我们的衣食住行,哪一样都要买来,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要参与买卖。你们是商人,农民牧民又何尝不是商人,他们也是要卖出自己牛马粮食维持生计。只是他们的交易周期比较长,不像你们天天都能交易。

商人、牧民、农民辛辛苦苦为什么?为了更好的生活。何为本?大家能有更好的生活就是本。农不该是本,商也不该是本,生活才是本,或者叫民生。若是脱离生活去谈本末,才是舍本逐末。”

江河行讲到这里,看着大家各个迷惑的眼神,笑了笑接着说道:“我平州之地,没有本末之分,哪一行都一样重要。杜老先生听懂我说的了吗?”

杜邦苦笑了一声道:还是不太明白,不过最后你说的这里不分什么本末,我倒是记到了。是不是以后经商的和其他人一样穿衣做事没什么限制?”

“那是当然,我们这里商人和农民牧民军人一样的,穿衣建


状态提示:第五十八章 立商法--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