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民国老兵志怪谈异>【第三百五十三章】灵物之谜(16)
因为赫然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果然有一尊极为庞大的骷髅白骨。

那架庞然大物似的骨架,头大如斗、臂粗如棒,手长过尺、身高逾丈,而且不像其它枯骨那样灰蒙蒙的黯然光,反而隐隐约约似有青光闪烁、朦朦胧胧像有寒气升腾,让人一看之下,心中凉气顿生、头发直竖-----要知道这可是历经千年的一具朽骨啊!

魏刺史毕竟也是颇有胆识之人,稍稍吃惊愣神之后,连忙趋步上前,想要看看这架白骨,到底是真是假------历经千年风雨侵蚀,不但没有破碎风化,为何反而与日俱增似的,而且似有青光白雾罩体

蹲在其脚下凝视片刻,魏刺史发现它果然并非作假,而是实实在在一具超大骷髅,而且似乎若有王者之气一般,狰狞的颅骨面上,好像流露着一股高高在上的样子。

三天和尚对李隆基说,怎么样?百闻不如一见,现在大人可否已经看清,这位就是自然造化形成的骷髅之王?如今只需大人亲口封它为骷髅大王,并令人建庙供奉于它,它自然会对大人感激非常,日后大人发迹用人之际,它肯定是愿效犬马之劳

那个时候,李隆基与魏刺史已是对三天和尚彻底折服,所以听了他的话之后,自是不再多言,表示一切愿听大师教诲。

按照三天和尚的指点,李隆基命令随从众人,小心翼翼地将那付庞然大物般的骷髅骨架抬到外面一处高地,赠其盔甲战袍、刀枪锦衣,准备改日即请工匠前来,建立一座颇具规模的骷髅王庙,令人四时供奉

然后,三天和尚就指着那骷髅王刚刚呆过的地方,对李隆基说,贫僧所说的灵物,就在此处地下,大人可令士卒在此处深挖,贫僧料定挖及一丈左右,应有异物现世。

任李隆基与魏刺史再三请教,那骷髅王身下之处,会埋有什么异物,可有害处等等,三天和尚均是笑而不答,只说马上请它出来见天之时,两位大人自然就会明白了。

李隆基不再多言,一挥手,急令随从手执事先准备好的利锹数把,按照三天和尚指划的位置就卖力挖了起来。

大约挖及九尺左右,三天和尚就挥手让众人住手,说是现在已经近丈,不可再由士卒轻举妄动,而必须由两位大人亲自动手,慢慢请它出来见天才是。

李隆基与魏刺史相顾言,反正是事已至此,他们也就豁出去了。况且这骷髅白骨之下,又会有什么吓人的东西不成?就算是有,现在三天大师就在旁边,料也妨。。

所以李隆基与魏刺史两个立即从士兵手中接过铁锹,撩了一下衣服,马上跳进那下深达九尺挂零的大坑之内,轻拿家伙、小心翼翼地挖了起来。

因为三天和尚早有预言在先,说是深不逾丈就有异物现身见天,现在已经九尺有余,自然不需多卖力气。但是,他们两个还没有挖上十来铁锹呢,突然之间下面的土块微微一动,轰隆一声下陷数尺。

与此同时,从坑底深处窜出一股寒气,让李隆基与魏刺史两人情不自禁地高声叫了起来,吓得旁边的随从赶快放下事先准备好的绳索,准备把两位大人先拉上来再说。

三天和尚见那股寒气冲天而起,却是连连大笑,一边阻止他们两个人上来,一边冲着下面说,现在大事成矣,不必惊慌。两位大人不要再用铁锹挖了,现在要用你们身上的佩剑,对着下面猛刺数下,就会见到有血涌出,即算大功告成,两位就可上来啦!

有血涌出?李隆基与魏刺史两个人在深达逾丈的大坑之内,听了三天和尚的话,一个个叫苦不迭,连忙丢掉手里的铁锹,拔出身的上佩剑-----幸亏他们出来之前,取了佩剑在身呢

特别是李隆基,更是懊悔不已,早知如此,还不如不下来呢------这大坑之内、黄土之中,已经挖出尸骨残骸数,怎么可能会有血涌出呢?莫非这下面所埋的异物,竟然是一位千年不腐的僵尸不成?

想到这里,他们二人踌躇不前、不愿动手,反而一个劲儿地催促上面的随从,赶快放下绳索,拉他们两个上去。

三天和尚大声叫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已近大功告成,岂可功亏一篑啊?两位大人莫要担心,尽管放心去刺,一旦见血涌出,它的邪气已被破坏,绝对不会有什么危险的

凡事一不做二不休,李隆基与魏刺史两个人在下面略一沉思,相商一下,认为这个三天和尚料事如神,他说没有什么危险,想必定是如此------否则他们的手下士卒随从,肯定会立即将他碎尸万段的。再说过来,一介出家之人,应该也没有陷害他们的必要与动机。

李隆基与魏刺史担心这下面所埋的,不是千年僵尸,就是鬼怪毒虫,反正不会是什么吉祥之物,否则怎么会藏匿在这累累白骨之下,而且能够有血涌出呢?二人在大坑之内咬咬牙,相互使个眼色,猛地将手中的佩剑向下刺去,想要一下子置土内的怪物于死地。

果然不出三天大师所料,他们二人的利剑一入土内,没有等到他们把长剑拔出来,就看到一股殷红的东西顺着剑身向上漫延,宛若两条古怪的血蛇一般缓缓爬动

正当他们二人在大坑下面惊愕之时,三天和尚这才让随从放下绳索,慢慢拉他们两位大人上来。

李隆基与魏刺史他们两个,看到绳索放下,三天和尚又催他们上来,连那佩剑亦不拔出,急急忙忙顺着绳索攀爬上来。

等到他们两个上来之后,仍然感


状态提示:【第三百五十三章】灵物之谜(16)--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