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仙侠修真>始皇圣剑>第七回 冰封淮水
此刻,高胜寒依着赵承宗的计划先由石横生南路八百义军上前迎敌,双方一接触便刀光剑影,血流成河。石横生并不恋战,而是令手下丢弃旗帜武器等佯装败逃,以引金兵追击。果然,金兵见这一干人等败退,便穷追猛打起来。石横生带着部众向南撤退两三里,进入到山谷之中。金兵不假思索,纷纷追了上来,顿时两边山坳雷鼓大作,东路、西路人马悉数从山腰冲杀下来。黑夜之中看不清对方究竟有多少兵力,但凭着这漫天喊杀之声,金兵将领便觉不妙,唯有撤退。但赵承宗带着留守七里镇的北路一半人马及时赶到,义军将这数千金兵先锋部队团团围困在山谷之中。

高胜寒一声令下,便有数不清的弓箭从四面八方射来,金兵先锋部队皆轻装上阵,毫无抵御办法,顿时死伤无数。

高胜寒随即号令众人合围金兵,义士们便各个方向冲杀过来。金兵自知五路可退,唯有在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来。于是双方陷入一场艰苦卓绝的肉搏战中。只见山谷中刀剑碰撞的火花此起彼伏,喊杀声、哀嚎声混成一片,交战双方剧烈的打斗演变成倒地的把戏,义军倒下一个,金兵便倒下一个,然后血液染红一片土地……如此往复循环。这才是战争,悲壮、残酷、血腥,只是全情投入其中的人,都没空去想这些。

金兵将领带着残余部队猛攻山口合围的赵承宗部,虽然赵承宗功夫了得,但他所带部属毕竟人数较少,根本抵挡不了多久,随即一个口子被金兵冲破,顿时山谷中的金兵犹如决堤洪流般从这个撕开的口子里奔涌出来。金兵一旦出来便夺路而逃,丝毫不愿再停留一刻。众人欲追上去再杀个痛快,却被赵承宗拦住。

“穷寇莫追!”赵承宗大声喊道。

“为何?”高胜寒等不解的问道。

“金兵此行已然失败,而粮草被劫一定也传到他们军中,必定有后备兵力来援,我们如果追过江去,只怕要中他们埋伏。”赵承宗警觉的说道。

杀红了眼的义士们这才冷静下来,此役不仅败退金兵先锋部队,而且前后至少杀死千余敌军,也算大功告成。

“赵大侠所言甚是。”高胜寒随即号令众人停止追击。

金兵仓皇而逃,重回江中,又有粮草被烧的消息传来,便不得不撤退回去。义士们隔江对望败退的金兵,个个义愤填膺,激动不已。而此刻,章秉烛、高致远等偷袭粮草军营的部众也赶回来了,望着江岸一字排开的火光,不用想便知道义军已经击退金兵了。

“高老大,我等前去偷袭敌方粮草大营得手,特来报告。”章秉烛激动的说道。

“章老英雄辛苦了,此番打退金贼,你们功不可没啊!”高胜寒亦激动的说道。

“可惜未能感伤方才击杀金贼先锋部队的战役,不然我定当多砍下几颗狗头,以慰我大宋受苦之民。”章秉烛抚着大刀不无遗憾的说道。

“哈哈,章老英雄宝刀未老,雄风犹在!”高胜寒赞叹道。

“此番能够如此顺利的击退金贼,全仗高老大指挥得当,老夫由衷佩服。”章秉烛赞道。

“诶,这些全靠赵大侠运筹帷幄,每一步都安排的井井有条,整个规划全在预料之中。赵大侠才是此次大胜的首功之人啊!”高胜寒说着,对着赵承宗深深作辑。

赵承宗急忙拦住高胜寒,郑重的说道:“赵某不过闲读过几年兵书而已,今日大败那金贼,全仗诸位视死如归奋力杀敌,其实在场各位才是居首功之人。是在场诸位阻断了金贼南侵之路,是诸位挽救大宋万民于水火。”

赵承宗的一席话,顿时让大家热血沸腾,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精忠报国的好汉,如果这样的事迹能够传遍大江南北,真是光宗耀祖,不枉此生了。

次日,七里镇大设宴席,为各位仗义前来抗金的义士庆功。众人大醉三天三夜,真是好不痛快。

此番火烧粮草,又重创金兵先锋部队,金兵可谓损失惨重。更让金兵气愤的是,他们原本以为宋境不会有什么大战准备,可这次前来却发现部署周至精密,原本一马平川的设想算是泡汤了。高胜寒估摸着金兵需要好好休整才能卷土重来,这一年应该可以太平着过去了。

果然,这一年的年尾岁末,淮河两岸都相安无事。而往后这一年,金兵虽然也有几番来袭,但规模终究止于小打小闹的局面。这一年,赵承宗继续运筹帷幄,与众人一起策划了打石岭伏击,龙王庙奇袭等战事,亦遭遇过马背山被围的失利。总之胜多败少,众人对其文韬武略皆佩服不已,只道赵承宗若能位居要职,必定是国之台柱。赵承宗却对此笑而不答。

但边境的战事却越打越小,越打越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莫非金贼怕了七里镇的义士不成?义士们当然不敢轻敌,自然也不会如此想想。只是有些事情这些江湖男儿是不会懂的:义士们虽然知道其他防线上朝廷军队和金兵时有交锋,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过程中宋金两军皆有准备,谁也吃不了谁,打不下去,便就讲和。一讲和,就又是交银纳贡,又会有一段苟且偷安的太平日子。

讲和之后,边境日渐安宁。此一时彼一时的考虑之下,朝廷开始限制各路义士北上,颇令义士前后掣肘。于是不少人纷纷卸甲归田,重回家乡。

“倘若他日贼寇来犯,我等必定再来相助。”这样的话语一直持续到来年之冬,因为到那时,连高


状态提示:第七回 冰封淮水--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