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光熹帝国>第二十三章 朝堂改制

袁绍自领冀州的消息传回洛阳后,刘辩既是无奈,又是愤怒。

对于韩馥,刘辩从来就没有指望他会是袁绍的对手,派他过去冀州,也只是希望他能稍稍拖慢一下袁绍扩大实力的脚步。即便是魏根他们在邺城的刺杀行动,刘辩也只是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对于有些历史的不可抗性,有的时候刘辩也是很无奈的认命的。

让刘辩愤怒的是公孙瓒的表现。

朝廷对公孙瓒恩赏不可谓不重,从一个小小的辽东长史擢升为执掌一方兵权的幽州将军。这其中既有他是卢植弟子这方面的关系,另外也是看中他是幽州的地方势力,对他的笼络。

平时他与刘虞不管有何样的矛盾,朝廷都会尽量的去调和。要知道刘虞可是汉室宗亲,朝廷所倚重的重臣,公孙瓒也只不过是一个地方豪族的子弟,顶多算是一个后起之秀,朝廷将他放在与刘虞相同的水平,进行调和与忍让,已经给了他很大的面子。然而此番公孙瓒擅攻冀州的行为,已经是让朝廷难以容忍的不臣之心了。

就连卢植对于他这个学生也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怒,不但写了一封亲笔信斥责,还特意在《洛阳时报》登载启示,与公孙瓒断绝师徒关系。

袁隗也趁机上表刘辩建议朝廷应该讨伐公孙瓒,夸大公孙瓒对朝廷的危害以及不臣之心,极力减弱袁绍自领冀州的影响。甚至把袁绍自领冀州说成了为了不让叛贼公孙瓒侵吞冀州而做的事急从权之举。

很多朝臣受到他的蛊惑都义愤填膺的上表朝廷主张严惩公孙瓒。虽然大臣们吵吵闹闹,可是刘辩却还保持着一分清醒与理智。

如今天下大乱,各方诸侯都开始蠢蠢欲动。尤其是袁绍袁术两兄弟一南一北的异军突起,俨然已经成为了朝廷的巨大威胁。

袁术好大喜功,勇而无谋。虽然盘踞在淮南声势浩大,可对朝廷的伤害并不会很大,顶多会是一时间的疥癣之疾。袁术是属于那种有野心没能力的人,而袁绍则不动,既有能力,又有野心,实在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所以一直以来,刘辩把关注的焦点都放在了袁绍身上。

如今冀州与幽州的形势颇有点三足鼎立的味道,大败后的公孙瓒退到老家辽西,吃了没有后勤根据地的苦头后,公孙瓒自表为辽西太守,占据辽西一地恢复元气。袁绍自领冀州,与公孙瓒已经势不两立。而刘虞忠心大汉,与公孙瓒也是彻底闹翻。对于袁绍,刘虞虽然表面不恶,但是袁绍的野心很大,刘虞也不是傻子,怎会看不出来,对于他也是小心提防。

三人虽然无合纵的可能,可也起到了一个微妙的相互牵制作用。所以刘辩才会对公孙瓒的不臣之心采取一种漠视的态度,心里的希望就是公孙瓒能代替韩馥抑制袁绍的发展,为朝廷争取时间。

为了平息朝臣的愤愤之声,卢植向刘辩建议派出大鸿胪韩融、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循等数名重臣前往幽州,名曰调查事情的经过真相。

接下来,刘辩加快脚步向袁氏一族动手了。

首先要解决的,是盘踞在朝堂,结党营私的太傅袁隗。

解决袁隗的方法可以很简单,罗织几条罪名,派一队兵马就能将袁隗抓来杀掉。统调社的特勤司也准备好几条不露声色的将袁隗暗杀的计划。只是刘辩所要考虑的,是以暴力手段干掉袁隗后,对于朝廷所产生的影响。

袁绍袁术两人的态度,和袁隗一党的士大夫们的态度。袁隗毕竟是灵帝安排的托孤重臣,在天下之中有很大声望,以暴力手段消灭后对朝廷声誉的影响。甚至与袁隗不和,刘辩所倚重的重臣卢植也强烈反对以这种直接的手段解决袁氏一族。

刘辩将朝廷上所能信任的亲信,魏翊、贾诩、卢植、荀彧和赵云等人叫来了濯龙园,秘密的商议起除掉袁隗的计划。

卢植、荀彧为人正直,崇尚正道,对于阴谋权术并不擅长。魏翊和赵云也说不出什么主意,顶多是计划定下来的执行者。真正能说上话的,只能是权谋的大师级人物——贾诩。

“袁氏一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朝廷之内党羽众多,陛下若是想除掉袁隗,必须要先剪除其羽翼,然后将其束之高阁。到时他身无党附,手中无权,犹如提线木偶为陛下握于手掌,杀不杀他也没有什么意义了。”贾诩对刘辩讲道。

刘辩点头说道:“文和此言正合我意,只是袁氏党羽众多,如何一时间全部除去,还需详细商议一番。”

刘辩的担心不无道理,袁氏党羽众多,良莠不齐。若是找,却也能找出很多罪证。然而若是全部将他们以此定罪也不现实,这种强硬的方式必然会引起朝堂上动荡。其他人也抱着同样的想法,一时间大都找不出更妥善的方法,各个紧皱起眉头。

最后,刘辩还是问贾诩道:“文和对此有何想法。”

贾诩其实对此早有准备,见刘辩发问,便笑着答道:“陛下勿忧,难道陛下忘了将要朝堂改制之事?”

刘辩先是一愣,随后立刻明白了贾诩的意思。

朝廷的改制一直是刘辩大计划的一部分,也是未来改革的先行步骤。早在继位之初,刘辩就进行过军事的改制,那时刚刚继位,羽翼未丰,对于朝廷的政治改制便隐忍而没有实施。

而此时刘辩的地位逐渐稳固,对于朝堂的改制便提上了日程。贾诩见过刘辩的大计划,对于朝堂的改制自然了解。而前一阵子刘辩已经就


状态提示:第二十三章 朝堂改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