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十三章 贰臣之策
/p>

洪承畴没有理会济尔哈朗的急燥,而是按着自己的思想说下去:“王爷,那高旭虽然新政迭出,已坐拥百万会民,十万强兵,万里海路,但是他不是无弱点可破。”

济尔哈朗翻了翻白眼,暗想这老匹夫终于进入正题了,不由问道:“这高贼有什么破绽可寻?”

洪承畴道:“他制定的那部宪章就是破绽。那部同盟宪章大力宣传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民贵君轻思想,完全是无君无父。又说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而非一家一姓之天下,视朱明宗室为无物。但是他的会社又打着恢复大明的旗号。高贼与朱明宗室之间的貌合神离,离心离德,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

济尔哈朗哑然失笑道:“怎么洪先生妄想用那些朱明宗室来制衡高贼?说实在,要是那些宗室有这个能力,也不会让我师一下江南,半壁江山就拱手奉上了。再说,据本王所知,这些宗室中有点名望的,也只有两广的桂王和唐王,他们为了大统的虚名正同室操戈,远水救不了近火,哪里有制衡高贼的能耐?”

洪承畴道:“王爷,你忘了浙江还有一个鲁王。”

济尔哈朗嘲讽地笑笑,道:“那个鲁王朱以海?去年张存仁领部一渡钱塘江,就把鲁王的浙兵打得落花流水。他有什么能力来制衡高贼?”

洪承畴道:“高贼有实力,但无大义。除了受了蒙蔽的会社中人,天下人谁不知道他是海贼出身。他高举恢复中华的大旗,却没有奉迎一位朱明宗室,甚至还公然不伦不类地以宪历来纪元。再有他废除八股,不知断了天下多少士子的科举之道。相比起来,鲁王虽无实力,但并不是没有制衡高贼的办法。”

济尔哈朗问道:“什么办法?”

洪承畴道:“大义。”

济尔哈朗冷笑一声,暗想你这老匹夫还好意思提大义,道:“大义?大义多少钱一斤?这年头,最不值钱的就是大义了。”

洪承畴道:“王爷,如果那鲁王有收复杭州的声望呢?”

济尔哈朗听了一愣,疑问道:“那朱以海凭什么来收复杭州?凭他的那几千不入流的虾兵蟹将么?”

洪承畴又道:“王爷,如果高贼领兵倾力进攻杭州,你认为孔有德、张存仁能守得住么?”

济尔哈朗眼睛一瞪,道:“守不住也得守。”

洪承畴道:“那高贼能以一镇人马在吴淞、福州两城之外,大破尼堪、勒克德浑俩贝勒的精锐,绝非浪得虚名。那孔有德部虽然是神机营,但大都是旧式火绳鸟铳,而非贼兵的新式自生火铳。如果野战,无论火器,还是战志,孔有德恐怕都力不从心。如果凭城死守,但杭州城的城墙不比常州、苏州,常年失修,没有加固,也没有修建棱型炮台,反之,贼兵火炮犀利,以杭州城防的虚弱,战果不容乐观。”

“如果杭州有危,王爷又不能见死不够,只得调派援兵。但是江宁是根本重地,我师兵力有限,固守有余,进取不足,要是分兵杭州驰援杭州,援兵少恐贼兵围城打援,援兵多则削弱了江宁城的防御,恐贼兵从长江水路偷袭。”

“由于苏松为贼兵所制,运河不通,浙江钱粮无法北上,杭州几成飞地。我师守之无味,弃之可惜。要是孔、张两部失守杭州,那么,高贼就坐拥江、浙、闽三省,以三省之资源,更加的势大难制。如果我部主动撤出杭州,命孔、张两部兵出杭州,作出北伐苏松的佯动,然后安排留守杭州城的一支绿营人马佯降举义,迎绍兴的鲁王入主杭州。如此一来,鲁王以光复杭州的声望,势必得到浙江民心,甚至得到天下旧朝遗民的人心,要知道,杭州曾为宋时陪部,不同于一般城池,其意义不同寻常。”

“为了制衡高贼,我们甚至可以暗中扶植鲁王,让他立稳浙江。如果鲁王入主浙江,有了光复杭州的声望,势必能得到浙江官绅的支持,那高旭万万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来攻伐杭州。这样,那高贼想把江浙闽联成一体以自固的算盘就破产了。高贼自立之心,路人皆知,而鲁王又有了光复杭州中兴大明的虚名,双方近在咫尺,按照国人的习性,到时又免不了一番明争暗斗。”

“如此,在两广,有桂唐争立;在江浙,又有高鲁之争。王爷则镇守江宁,与鲁王远交近攻,共同制压高贼,坐收渔翁之利。对于鲁王这些宗室来说,只要那高贼有自立之心,无论他如何志在恢复,也等同于李闯之流的乱臣贼子。当年弘光朝就曾有借我师以平寇的旧事,那鲁王为了自保,想必也不介意。”

济尔哈朗听罢,沉默了一番,突然失笑道:“如果本王弃守杭州的消息一传到北京,想必满朝哗然。洪先生,你这真是名副其实的拙计啊。”

洪承畴道:“王爷,贼兵势大,现在万万不可在于一城一池之得失,以鲁制高之策,形势所迫,已是势在必行啊。”


状态提示:第十三章 贰臣之策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