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荣耀大中华>第275章 :学堂投入使用
p>

在明朝之前嫡长子继承制大抵算得上是社会的主流,不过在明朝却独特的确立了长子继承制。之所以这样可能就是作为明太祖的朱元璋吸取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然后确立了独一的继承制,长子继承制。别管是不是正妻所处,只要是长子,哪怕生母是一个卑微的奴婢,照样可以成为下一代的家主。

虽然这种长子继承制仍旧算不上完美,但是最起码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家庭后代之间的争斗。而且有明一朝中对于长子继承制贯彻的也非常坚决,在明代不知道有多少皇帝想要确立自己更喜爱的儿子为太子,但是最终却都没有成功,在他们死后登上皇位的依旧是长子,而且这些长子大都不是皇后所生。

明朝之后满清皇室又确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继承制度,在皇帝临死之前他们往往会提前确立下一任皇帝,然后将诏书藏起来,等老皇帝驾崩之后再公布诏书迎立新君。但是这种制度只在皇室之中流行,在民间却没人使用,民间更多使用的还是长子继承制以及嫡长子继承制。

本来在明朝长子继承制是社会主流,但是随着明朝的灭亡,之前的嫡长子继承制立刻抬头,然后慢慢的在民间就形成了长子继承制以及嫡长子继承制并驾齐驱的继承方式。

两种继承方式共同流行的结果就是在民间大家族里因为继承权的问题出现的争斗比着以往多出了许多。毕竟每个人面对权利的诱惑都会坚持对自己更有利的继承方式。

唐家立足景德镇百年,祖上也是官宦,而且现在唐杰自己也是位居高位,所以唐杰怎么也称得上是大家族了。而且未来显然唐家的权势更大,这样一来这种因为继承权而导致纷争的事情也同样会在唐家出现。

当然在唐杰这一代可能会避免,因为唐家三子唐仁、唐杰以及唐德三人都是正妻所生,再加上唐杰自己更加出色将来肯定会自立门户,所以这唐家未来肯定会由老大唐仁来继承。而在唐仁那一脉,他的第一个孩子正好是嫡长子,将来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也不大。

不过到了唐杰这一脉,他未来就要注意了。如果童季心在黄静宜之前生出了一个长子,那么等未来童季心生的长子与黄静宜生的嫡长子之间和平相处的可能性可是不大。在大家族之中就算他们自己不争,他们背后的人也会主动鼓动他们去争取更大权利的。

如果童季心的孩子和黄静宜的孩子未来出现了争斗,那么童季心和黄静宜两女肯定会直接参与进去,而她们各自背后的童家以及黄家也肯定不会袖手旁观,到时候一个控制不好,这种内部的争斗就会失控,那个时候让唐杰烦心都是小事,很有可能会酿成祸事。

手心手背都是肉,两边都是自己的女人,到时候自己儿子打起来了,让唐杰怎么弄?虽然现在唐杰也才二十岁出头考虑这个问题有点太远了,但是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两世为人的唐杰早就养成了什么事情提前考虑的习惯。

所以,为了不给将来的自己找麻烦,唐杰就要从现在开始将这种隐患杜绝了。虽然他不能百分之百的杜绝,但是却要尽最大的可能。而他的方法就是尽可能的让黄静宜生出长子,而且还是嫡长子。这样一来未来他的后代里主次地位就分得相当明显了,该是谁的就是谁的,不该是自己的不让他看到希望,他也不会去争。

而且这样一来也会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让黄静宜变得更加的宽容。宽容并不是天生养成的,而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现在的黄静宜看起来还算比较的宽容,但是如果未她的儿子和童季心或者其他女人的儿子为了权势整天争斗,你感觉她还会保持现在的宽容吗?对于女人来说再大的宽容都不如为儿子争取更大的利益重要,而在她们的眼中儿子的敌人自然也是自己的敌人,所以一旦出现那种情况到时候想让她和唐杰的其他女人之间和平相处难度真的很大。

从现实上来说,只有黄静宜生出长子而且还是嫡长子,她以及自己儿子在唐家的地位才能够稳固,只有黄静宜她们的地位稳固了,不可动摇了,她才会变得更加的自信,更加的宽容。到时候黄静宜也才会心态平和的、宽容的接纳唐杰的其他童季心等人,而唐杰才能省去后院里的诸多麻烦事。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童季心想要赶紧怀上唐杰孩子的愿望注定是要落空了。不过为了未来的长治久安,现在的牺牲也是必须的。好在第二天早上醒来,童季心似乎并没想起起唐杰昨天晚上做的那些避孕措施,所以还相当高兴的期待着自己可以早点怀上唐杰的孩子。

而早饭之后唐杰则跟着父亲以及大哥去了唐家已经建成并且投入使用的学堂里进行了参观。唐杰才只是离开了几天时间,可是等他再次回来的时候,在他年前选中的地方,唐氏学堂已经竖立了起来。

并没有什么高楼大厦,这个时代在中国也没有建造高楼大厦的技术。所以在唐氏学堂里,唐杰见到的只是这个时代中国十分普遍的砖瓦房。除了作为主教学楼的那座房子看起来像阁楼比较高大之外,其余的房子全都是一层的砖瓦房。

不过虽然没有高楼大厦,但是唐氏学堂却占地极广。学堂的大院总共圈起了多大几十亩的农田,而在院子的中间以那个比较像阁楼一样的主教学楼为中心,前后左右各自分布着四排砖瓦房,这几个房子和那个阁楼一样都是教师,将来


状态提示:第275章 :学堂投入使用--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