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的剧组在剧本敲定之后的首要工作不是选外景,不是画故事板,不是选演员,而是敲定摄影、灯光、美术、录音等主创。
这些人确定之后,才可以选景;选景之后,导演才能根据场景画出故事板,写出自己的导演阐述;摄影师写出摄影阐述;美工师根据导演对景的要求,画出布景平面图,气氛图和制作图;场记做出全片的场景表;制片主任做出预算。
在这之后才是选演员,试戏,制作相关的道具,租赁设备,正式开机。
战胜研究社之后,创作社收到了不少入社的申请,基本是大一大二的新生。在这些申请中,苏烈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孟珮葱,这人是张一谋的御用剪辑师,《三枪》、《山楂树》、《十三钗》、《归来》都是她剪的,不过在这之前她是北影厂的录音师,做录音、做声音剪辑的。
能跟张一谋混的那肯定是牛人,这毋庸置疑。如果孟珮葱是大三大四的学生,苏烈肯定直接就把录音的事扔给她了,但她现在才大二,对手又是宁皓,苏烈有点不放心,决定跟她谈谈之后再作决定。
声音是电影除去画面外的另一半的语言,要是声音不好电影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电影录音不是把话筒支过去就行,没有专业的技术肯定是做不好的。
一个好的声音应该有真实性、连续性、平衡性、距离感,其中最重要的是真实性。所谓的真实性是指银幕上的声音必须具有那种真实环境中的声音特质,比如体育馆的声音和客厅的声音肯定不一样,体育馆的声音有回声,而客厅则没有回声。不过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录音师却用各种手段避免掉回声。因为单一的声音可以在剪辑的过程中加上回声和混响,但在后期要想移除回声和混响却十分困难。
不过很多新人导演在开拍的时候精力大部分用在排练演员、布置照明、调整机位、确保演员的化妆和发型是否漂亮,对声音这个部分往往不够重视,结果最后被声音的问题折腾得死去活来。
跟孟珮葱一番交谈后,苏烈觉得她虽然在技术上还不够成熟,但是个有想法的人,就放心了,决定把录音组交给她筹建。
苏烈微笑着道:“师姐,录音组就交给你来全权处理,要多少人,要什么人都由你来定,等录音方案出来后把需要的设备清单交给制片组,有什么问题随时找我。”
孟珮葱是大二的学生,在研究社根本没人重视她,连打下手的机会都没有,因此她才转投创作社。没想到苏烈对自己委以如此重任,这让她大为感动。
不过她并没因此头脑发热,冷静地道:“录音选熟手最好,就拿支吊杆来说,新手怎么支话筒,距离多少,怎么跟进都不懂,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浪费钱,不过我只能从大一大二的学生里找,大三,大四一般都不愿意来,他们到剧组去当助理一天都有100多,到我们这一分钱没有,完全是义务帮忙。”
吊杆操作员是个不起眼的职位,却非常重要,录音师收音必须得靠他支起的话筒来完成。要是支得不好,声音忽大忽小,那就是鬼片效果了。
苏烈摇头道:“师姐,电影的开场是一个长镜头,跟马丁-斯科塞斯《好家伙》的那个长镜头相似,难度甚至还要大一些,稍有不慎就会重拍,用新手容易出问题,得选熟手,花钱就花钱!”
孟珮葱点头道:“行,就交给我了,有什么问题我找你!”
录音组算是有着落了,接下来就该找摄影、灯光和美术等相关人员了。
灯光和摄影对一部电影来说至关重要,电影是光影的艺术,灯光和摄影决定着画面的质量,有些电影大家一看画面就说像电视剧,原因就出在灯光和摄影上。
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韩国明星在韩剧中,那叫一个光彩夺目,那叫一个靓丽,可很多人到中国来,大家一看,怎么回事,长得不咋的啊!因此有些网友笑称,中国的镜头是照妖镜,妖魔鬼怪一到中国来就现出原形了。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打光的问题。影视剧打光分为两种,一种叫自然光效,一种叫戏剧光效。自然光效讲究真实感,光源在什么位置,角度多少这些都必须考虑,上一个镜头光是从东方打过来,下一个镜头就不能为了好看光从西边打;而戏剧光效则不讲光源,怎么好看就怎么打光。
韩国影视剧很多都是戏剧光效,怎么好看怎么打光,因此明星看起来光鲜亮丽;而到中国来面对的基本上都是自然光线,因此反差就出来了。
当然国内影视剧追求戏剧光效的也不少,比如于正的电视剧就是如此。于正的光就是怎么好看怎么打,而且他的柔光打得特别厉害,因此画面看起来缺乏质感。张纪中在这一点上要好一些,柔光打得没那么狠,对比两人的《神雕侠侣》,张版的质感明显要强很多。
不过张纪中在《神雕侠侣》中也经常不考虑光位,经常会有一道莫名其妙的侧逆光打在刘一菲的脸上,在她的脸上泛起一道漂亮的金边,在光线的映衬下刘一菲看上去就跟仙女似的。好看是好看,但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明明是在古墓里面,哪儿来这么强的光?
灯光和摄影是连在一起的,只要找到摄影师往往就能找到灯光师。而找摄影师的重任落在董炫的肩膀上,她认识大四的高旭,这个人的摄影水准相当不错,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董炫给高旭打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