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异国猎宝档案>第750章饶老画展

孙幼新是六十年代移民,弯弯人,瘦瘦的。

曾经任新竹大学的助教,后来耶鲁学习深造,偶然结识饶老。此人深造完毕留在旧金山,于当时的亚博馆工作打过工,后创办自己的拉网厂——专为渔船、远洋货轮制造粗大的缆绳和海捞渔网。七八十年代,更是将生意做到弯弯和东瀛,赚了不少钱。

有了财富之后,自然要精神升华,他开始介入亚博馆的捐赠、运营与扩张。

聊着聊着,李承的神情慢慢的淡下来,连饶老也不停的皱眉。可孙幼新自己还没发觉,依然在高谈阔论他的“亚博馆大文化战略”——也许他太想在老师面前炫耀一下他的成就,如同孩子在父母面前炫耀自己的成绩一样。

原因很简单,私运文物。

先说说亚博馆,提到亚博馆必须要提及一个人,布兰德治!

布兰德治是美国富豪,年轻时作为田径运动员代表美国参加过奥运会,曾在50—70年代担任国际奥委会执委。

此人非常有争议性,譬如他支持纳碎举办1936年的奥运会,为纳碎德国光大国威;又如1972年又是在德国,慕尼黑奥运会上发生震惊世界的谋害以色列运动员的血案,他还是坚持奥运会继续开下去。所以不少人认为他亲德反闪(犹太人属闪米特人)。还有就是其极度仇视新中国,极力阻挠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

就这么一个人,却痴迷于中国古董文物,尤其喜欢中国玉器。

他从1936年开始收藏中国艺术品。

在五十年代之前,他借助于财力,从国内买走不少珍贵文物,五十年代之后,他在旧金山开设四家典当行,低价收购华人移民的典当物,填充收藏库。

眼力准,杀价狠,让他获得了不少系统化的珍贵藏品。

五六十年代,三藩市逐渐成为华裔居住的集中城市,亚洲文化越来越厚重。布兰德治将自己所藏的七千七百件亚洲艺术品(玉器、瓷器、漆器、青铜器),全部捐赠给三藩市,同时要求,必须建立一家专门的博物馆展存这些藏品,另外必须成立专业的管理团队——亚艺委,来经营维护。

1966年,亚博馆(当时名称叫做亚洲艺术文化中心)开业。

这家博物馆受到旧金山华人华侨的热烈欢迎,在此后华人成为这家博物馆的主力捐赠团体及运营团队,他们踊跃捐赠各种艺术品,填充博物馆。

这种捐赠,无话可说,值得表彰,但是,孙幼新在炫耀他担纲亚博馆董事会主席任期时的成就时,很让李承反感。

在他的十年任期内,利用他的国内、弯弯渠道,先后购置三千多件文物古董,使得馆藏品数量从九千件一举突破到一万三千件!

李承很想打断他的滔滔不绝,问一句,这些新增馆藏品,来源合法么?

“咳咳,”饶老轻咳两声,终于打断这位老学生的话语,“幼新啊,在北美、在三藩市介绍和普及东方文化,中华文明,这肯定没错,你做的很好。”

这话一出口,李承就听出,老爷子将这位学生视为外人——饶老和自家人说话可没这么委婉和客气,只有对外人时,才会君子如玉,温润儒雅,口气婉转。

“中华文明乃至亚洲文明,其实分为两大块。”老爷子伸出两根手指晃晃,“古文化固然很绚丽多彩,值得人们去宣扬和祭奠,值得展出和传播,当代亚洲文明和中华文化同样值得歌颂,甚至我认为,在当代中华文化的宣传上,可能更重要。”

老爷子停顿了片刻,看看对面的老学生,然后伸出手指在两人之间的小茶几上敲敲,“当代文化才是华人乃至亚洲人,现实生活和当代精神风貌的具现,展示这种文化,才能让西方人真正了解,哦,中国人,亚洲人,现在都过什么样的生活,他们的文化特色在哪里。”

“你和我,都在北美生活很多年,都了解真正的北美人其实不了解当代东方人的。过多的展出古文化,会让这些人产生一个认识误区,譬如中国人是不是还有大辫子?是不是女人都穿旗袍?是不是还习惯在腰间挂玉牌?是不是还是一夫多妻?”

“这种问题,我相信你一定遇到过的,是不是?”

这种问题看似愚蠢,事实上真特喵的存在,二十年后北美依旧有人这样问,更别说九十年代。

“老师,我懂您的意思……”尽管饶师没说一句批评的话,可孙幼新依旧明白过来,老师不太喜欢自己的“炫耀”,立即笑着说道,“您说的当代亚洲艺术宣传工作,我们也在做。这些年,港台电影来三藩宣传,我们都有配合的。”

听这话,李承心底一乐,这家伙,还是不了解老爷子——老爷子很不喜欢香江电影的打打杀杀、国内电影的卖苦卖穷卖丑,同时对弯弯电影中莫名其妙的正治隐喻也不怎么喜欢。

总之,老爷子就不太爱看电影。

孙幼新这是……马屁拍到马腿,啊不对,他说错话了。

果然老爷子眉头一皱,“可以多举办一些东方当代艺术展嘛。不说东瀛还有国内,单说你们弯弯的很多东西都不错呀,像小芳窑的瓷器、口足画家谢坤山的花鸟、陈显栋的油画、高山的水彩、顾福生的版画,太多太多,他们的作品,不比那些不上套的电影,强得多?”

这次,老爷子口气稍重,用了“不上套”来形容电影,让孙幼新有些尴尬。

“师傅,师兄未必就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李承连忙笑着插话


状态提示:第750章饶老画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