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异国猎宝档案>第607章津博窘境

张家别墅面积不大,九百平,院子和绿化占去一大半,独栋别墅,上下三层,内部还是很有气势的,二三层大客厅挑空,有一种小城堡的悬空感。

来张家,自然要欣赏张老的藏品。

应张庆东邀请,李承上三楼阳光房喝茶,间隙,老爷子抱出他珍藏的几大本邮币册盒,神采飞扬的招呼,“小李,你也看看我的藏货,嘿嘿,这里面也有几件,和你的万寿票大全格有一拼。”

“那多谢张老让我长见识。”李承呵呵一笑,张老明显误会了,把自己也当成邮友,事实上,李承对集邮,兴趣不大,骨子里流淌的,依旧是古董商的血脉。

张庆东的邮册,要比泉城集邮协会会长赵朴树,专业太多。赵朴树的邮集,给李承的印象“满而杂”,张庆东的邮集则秩序井然,分列合理。

这就是普通集邮者和专家的区别。

所有藏品一共分为八百四十七组,又按照邮票属性归类,合计十九类,再用清统治期、北洋期、民/国期、伪政权期、江西及延安时期、建国后、改开后等几个政权发行类别进行归总。

目录学做得非常精细,其邮票说明也很完备,某些老票的传承细致到转手的年月日。翻看张庆东的邮集,似乎就在总览一本《中国邮币史》,还是那种以“实物”例证为主的科普类书籍。

想到这,李承心中一动,抬头看看正在欣赏万寿票大全格的张老爷子。

见他看得很认真,李承没好意思打搅。

其实,张老的邮册中,有万寿票的初版、再版、甚至还有几枚零星的“莫伦道夫”的加厚版,只是,多数为加盖票,新票都是零散单票,没有李承那种大全格。

张老的藏货中确实有好东西,还不止一组。

第一组就是“民/国四珍”之一的“两元宫门倒印”,且并非单票,而是竖双联!

“宫门票”在中国邮币史上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算是第一套全面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和当代精神的邮票,虽然是普通票,发行量不小,但在世界邮币史上一直是“金牌级”邮票。

初版发行于1913年,全套十九枚,最初是在英伦印制,俗称伦敦版。

由于一战的爆发,伦敦版自然也就停止发行,1914年,北洋财政部印刷局承担新版“宫门票”印制,俗称“京师老版十九套”。

1919年,宫门票增版发行,增加发行1分半、1角3分和20元3种面值,全套总共为二十二枚,称“京城老版二十二套”。

由于两者都使用同一套雕版,所以合称为“京师老版”。

1923年,因为部分铜版意外损坏,不得不重新刻版,又在色料上做一定程度更新,推出第三版,俗称“京城新版”。

“宫门倒印”出现在第二版,也就是京师老版十九套的印制过程中,面值为两元。

这版邮票的印制属于套印工艺,即先印制邮票的边框,然后套印内部图案。1915年,一位印刷工人在套版时,将两元宫门票的内版即国子监牌楼放置颠倒,所以印出来的邮票中心图案牌楼是倒印的,俗称“宫门倒印”票。

当时就已经检查出错误,当场销毁,但是,依然有一个版别合计四十八枚的“宫门倒印”没有被检测出来,流向市场。

因此,这种倒版邮票数量非常稀少,十分罕见,被列为“民/国四珍”之一,被誉为“后四宝”之首,为中国邮票中的珍罕之品。

就在今年一月份,在香江的“远东珍邮”拍卖会上,一组横双联“宫门倒印”落槌价为六十万港纸!张庆东收藏的竖双联“宫门倒印”,价值不比横双联低。

第二组是建国前后华东邮政总局发行的工农兵改值加盖票,一套三枚,分别是“生产票”“卫国票”以及“大胜利票”。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邮政业务对普通邮票需要量非常大,而新票的设计和印制又跟不上需要,因此,邮电部利用华东邮政总局库存的部分邮票进行加字改值。

1950年5月27日,华东邮政总局工农兵改值加盖票发行。

在原版邮票的右边,加盖竖行的“中国人民邮政”繁体字字样,右下角加盖“贰万圆”字样,左下角加盖“20000”字样,原票左上角“华东区”字样用五角星印销。

这套加盖改值票为什么珍贵?

后世很多邮票爱好者没搞明白,有说新票已经跟上自然淘汰老票,有说不符合时代要求……都有道理。可李承从行内人处得到的消息却是,原因出在五角星的颜色上!

这套加盖票使用的是黑墨加盖,因此盖销“华东区”三个字上的两枚五角星,也是黑色的。

呵呵,建国初期,全国一片红,你弄个黑色五角星算咋回事?

因此,这套改值加盖票,在发行不长时间就被命令禁止,又因为这套邮票使用的是库存票,数量并不多,所以就显得非常珍贵。

小道消息,未经验证,大家听着乐呵就行,不过,这套改值加盖票虽然没有列入“建国后十大珍邮”名录,但很珍贵,这是真的。

不仅改2很珍贵,其实在建国初期,改1一直到改10,都非常珍贵,而张老的邮册中,只有改3欠缺两枚(中华邮政‘限东北贴用’孙中山像邮票),其它的基本上收集齐全。

李承边看边品,一抬头,张庆东站在身边,他已经看完那套大全格。

刚好翻到张老收藏的万寿票位置,李承忽然想起一件事,便指着其中一枚邮票请


状态提示:第607章津博窘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