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异国猎宝档案>第464章北陵山人

文房四宝,在很多时候是用来作为文房用品的统称,并不仅仅指笔墨纸砚。

李承面前的一只大纸箱中,盛放着许多小件文房用品,应该都是收上来的“乡货”(从乡下收上来的零散货),尽管色泽暗哑,但有几件造型别致,挺有意思的。

出现在李承手中的第一件,是荷叶搁笔。

巴掌大小,荷叶形状,铜质,叶脉清晰,边缘部位约有五分之一错银。

叶柄为底托,可平置于桌面上;底托部位同时分出一根新枝,从荷叶凹处探出,在叶中形成一枝卷曲的新叶,横置;新叶上面伏着一只墨色的拖长尾巴的幼蛙,双目圆瞽,脚蹼乱蹬,似乎正在竭力往上爬。

卷曲新叶,以及幼蛙,都是用来临时搁笔,可斜置,也可以平置。

这是一件颇为雅致的书房搁笔。

李承用手掂量一下,重心很平稳,工艺听不错的。

又将笔托翻过,哟,竟然有款,只是这款名让人看不懂。

“北陵山人”?谁啊?

李承倒是记得保定涞水,有座北陵山,很丑又很穷,一点名气都没有,他之所以记得,是因为贾郑廷曾经去北陵山参加过一次黑市拍卖……

这“北陵山人”……李承翻遍记忆都没想起是谁。

“北陵山人”款的下方,还有一个“竞”字款。

这个“竞”字的笔画,让李承微微一愣,晕,竟然是日文写法,双竞拼合,李承再熟悉不过。难道这是一件东瀛风格的文房用品?

其实,只要捅破窗户纸,结果便迎刃而解。

这是一件东瀛明治时期的文房工艺品,表面“错银”并非中国错银工艺,而是东瀛的雕金象嵌!北陵山人并非保定人,而是东瀛京都北陵村著名大匠师北陵义光!

“竞”应该是定制者的款号,谁呢?

其实不难猜,北陵义光是东瀛明治时期知名匠师,能找他定制书房用品,且流落在粤地,有且只有一人最符合——陈炯明。

陈炯明是清末民初军政代表人物之一,有名的粤王,主张联省自治,对抗孙大头——陈炯明兵变,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事件。

他字竞存,书法作品签章,有用过单字“竞”的先例——陈炯明可不是一个武夫,他创办《闽星半周刊》、《闽星日刊》,提倡“新文化”,在岭南相应五四运动新思潮。

另外,他还是清末明初的颇具名望的书法人,为《公论日报》所做的刊名题词,被众多书法爱好者奉为“南国健笔”。

不错,好东西!

李承掂量一下,向摊主展示,“这笔托多少钱?”

那黑瘦摊主盯着他手中的物件看看,似乎想起来,笑着道,“这可是有款的笔托,错银工艺,挺有韵味的,一千元!”

这价格,买一件铜艺书房用品,绝对贵!

错银?错你喵的银!李承想笑,憋住,“我再挑挑,稍后一起议价,可以么?”

“行!”那摊主随手递给李承一只塑料袋。

赶紧塞进去,不见旁边已经有人听到“错银”一词,已经盯着自己手中?这会身边围着买越窑青瓷的,个顶个都是行家里手,李承可不想放给别人看,万一被别人认出呢?

将塑料袋放在胸前,李承再度低头翻看面前的大纸箱。

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分钟左右时间,李承又翻出四件带有“北陵山人”款的雕金象嵌文房用品,算是小全套。

一件勾玉形状的雕金象嵌虬枝梅花铜笔洗,带双款。

东瀛勾玉为传统饰物,很像半片太极鱼,这件铜笔洗,采勾玉形,浅底,长度约十五公分,最宽处为六公分,笔洗底部,錾刻虬枝梅干,花瓣“错银”。

一件雕金象嵌伏地蝙蝠形铜镇纸,带竞字款。

这件镇纸的造型为蝙蝠双翅展开,形成嘴、爪、翅中、翅尖、尾部,多点着地,有镇纸效果。翅膀的骨骼处,以及蝙蝠足爪处错银。

一件铜质镂雕圈三足案上几,带双款。

所谓案上几,就是书案上摆放的微型茶几,一般用来拜访砚台盒、墨盒等用品的,因为是摆放在书案之上的案几,所以称之为案上案或者案上几。

这件案上几,圈足平底,三足踏圈,鼓腹,束颈,几面长约十五公分,足圈直接约二十公分,高度八公分,造型敦厚,稳重。

在工艺上,采用镂雕,无雕金象嵌。

第四件为铜质裁纸刀,长约十二公分,刃八柄四,厚度三个,柄部双面银菊,雕金象嵌,整件裁纸刀刃口略有破损,色泽暗沉,但入手轻巧,重心平稳。

一共物件北陵山人义光的作品,四件“错金”,一件镂雕,都相当精致。

嘿嘿,富田雅孝又要出血!

黑瘦摊主挺给面子,价格不算高。五件文房用品,那件案上几稍贵,一千元拿下,其余四件单件六百元,合计三千四。

还特意给李承拿了一直纸盒,将这五件东西都装在里面。

等交易完成,一直站在李承身边的一位四十来岁中年人,这才笑着问道,“小兄弟,听说是错银工艺?能让我上手瞧瞧么?”

错银?呵呵!李承也不纠正,递给他那件荷叶笔托。

那人估计与摊主差不多,也不认识东瀛的雕金象嵌,拿着荷叶笔托,啧啧称赞两句,其一是工艺巧妙,其二是李承运气好,挑中这么好的东西,还是一套。

李承再度呵呵。

金属工艺一直是装饰工艺中的重头戏,它华丽贵重,是从古至


状态提示:第464章北陵山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