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异国猎宝档案>第358章饶老鉴画

一大早,朋济明带着那幅吴门唐申的画作,来到饶家别墅。李承正跟在老爷子身边,比划着学太极剑呢。

老爷子练习的是陈式太极剑,全套共六十三式,一整套下来,轻灵柔和,绵绵不断,重意不重力,说不出的潇洒。

可李承呢?朋济明忍禁不住,扭过头嗤嗤笑得肩膀乱抖。不仅他在笑,二楼饶棼夫妇还有几个孩子,也趴在栏杆上笑个不停。

没办法,谁让李承握着剑像只大马猴,姿势别提有多别扭,动作断断续续,一看就知道是初学,而且是自我临摹。

老爷子并没有停下来指导的意思,依旧按照自己的程式练习一遍,李承只能跟在老爷子身边,时不时停下来,学习他的动作。

学习太极剑,算是李承的突发奇想吧。

自从上次遭遇大货车后,他已经很少出门晨练,要么在家坐俯卧撑,要么就在万惠小区内跑跑。今天早晨来老师家,见老师的太极剑行云流水般,他不知不觉的将自己代入——如果自己能在艾尔玛湖庄园,来这么一手,是不是足以让老巴顿他们傻眼?让泰勒崇拜?

所以,才有这么一出。

当然,李承其实还想着逗老爷子开心。

十分钟后,老爷子一趟太极剑下来,微微出汗。李承立即递过去毛巾,顺手接过老爷子手中的长剑,纳入花梨木剑鞘。

等他忙活完,老爷子已经气息均匀,“你是真想学?”

其实在香江,太极剑健身并不流行,中国北方的老头子老太太练习更多些。

老爷子因为在北方待过很长一段时间,与当时在京城教学的陈发科(陈氏太极第十四代传人)相识,得他传授的这一门健体太极剑。

老爷子还真的坚持下来,这些年身体一直不错(并最终活过百岁),也不知是不是与这路太极剑有关系。

不管怎么说,这应该是一套好东西。听老师发问,李承不假思索的点头。

“那好,从明天开始,每天提前半小时来家中,我教你。对了,今天抽空买一柄……”老爷子笑着将毛巾搭在李承肩膀上,打量一下他的臂展和身高后点点头,“买一柄八十五公分、重量不要超过八百克的立脊剑。”

对这位小弟子,他越看越满意,至于家中的那几位……哎,还是不提了。

“选剑有什么标准么?老师。”李承挠挠头问道。对这方面,他一窍不通。

“喏,你看看。”

老爷子探手将自己的长剑从剑鞘中取出来,用右手的食指与中指并在一起,托在剑身距护手一寸处的位置,长八十厘米的剑身完全平衡。

“第一点就是重心平稳。”

“第二点么,就是韧性与强度,你可以这么测试。”老爷子又将剑尖朝下,插地二寸,骤然松手,这柄长剑依然直立没有丝毫的摇摆。

咦?这次李承看出点名堂。

老爷子通过横平竖直,来检验长剑的重心和强度,简单有效。

“至于韧性的第二种鉴定方法,其实就是折弯。”

他一手持柄,另一手夹住剑首,缓缓发力向外,很快呈现九十度的弧形,然后松手,剑身来回晃动几下,又快速回位。

哟,老爷子的长剑,看起来挺旧的,没想到,质量很不错啊。不是什么名剑,这点,李承还是能看得出来的,只是保养的很好。

等师徒谈完话,朋济明过来打招呼。

饶老看了眼他手中的画筒,“阿明来啦,这是又入手什么好东西让老头子我开眼?”

“您老真是慧眼如炬,挺有趣的东西……就是看不懂。”朋济明腆着笑脸,说着昨晚和李承商量好的话。

俩人昨晚商议过,让老爷子看看,探探饶老对‘唐寅弟弟’这一‘猜测’的态度。

可这事李承自己不敢——上次因为郭崇墓葬一事,老爷子已经批评过他‘胡乱猜测做不得鉴定’。这不,朋济明只好绕着弯来问老爷子。

“行了,别和我打马虎眼,跟我去书房。”他说的是朋济明,却拿起剑鞘,在李承背上轻轻磕了两下。

呵呵,老爷子心底透亮。

吴中唐申的黄表纸画作一打开,老爷子也有点晕,没见过这么随意的画作。

老爷子拿着放大镜,细细看了一遍后,倒是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你们有时间的话,去找找周臣的画对比一下。我感觉,有点周臣画作‘古貌奇姿,绵密萧散’的味道。”

“周臣?师傅您说的是东村先生?唐寅的师傅?”李承问道。

老爷子点点头,放下放大镜,“周臣一生,教出吴门画派的两名中坚,唐寅和仇英。可他自己却并非吴门画派中人,而是继承了陈暹的院体画风格。”

“这幅画,某种程度上,同样有院体画的特征,‘笔韵高简为工、风格奇古为士’,有一丝林良、陈暹、周臣画作的传承……”

说到这,老先生有些遗憾的摇摇头,“基础尚可,只是不够圆融。”

老先生果然见多识广。

他从这幅略显生涩的构图上,竟然看出这么多内容。

院体画,起始于于五代后蜀的一种宫庭供奉画院的说法,后被宋代发扬光大,形成独特的“宫庭画院派”,俗称院体画派。

院体画,讲究结构严谨,用色华贵,生动意趣。

这一画派为宋代主流画派,并影响元、明初,到明代中叶,才开始兴盛“文人画”——吴门画派同样是属于文人画的范畴。

提到文人画,不得不提到一


状态提示:第358章饶老鉴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