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中华世纪谈>72焚0家书
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百万人苦干四年修成了万里长城,期间累死了不少人,有“尸骸相支柱”一说,形容长城是用人的尸骨垒成的。

后人为了控诉秦始皇的暴行,把“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安到了秦始皇的头上。其实那是春秋时期的故事。孟姜女果真能哭塌长城也应该是哭塌齐国的长城。秦始皇修长城的时候,孟姜女已经死了三百年了。据说孟姜女是“长歌当哭”的鼻祖,通俗地讲就是“哭丧歌”的鼻祖。人们把“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张冠李戴到秦始皇的头上是想借这个故事表达对秦始皇的痛恨。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大宴群臣。在宴会上,儒生淳于越借敬酒的机会劝说秦始皇效法古人。他批评秦始皇不搞分封却标新立异搞什么郡县制,国运不会长久。做事不吸取古人经验而能成功的,我从来没听说过。

秦始皇非常不爽,但是他没有当场发作而是“下其意”,让群臣去讨论。

和颜悦色的宴会于是变成了冷颜厉色的辩论会。法、儒两派展开论战。

以丞相李斯为代表的法家对儒家大加驳斥,批评他们厚古薄今,非议时政,惑乱人心,造谣诽谤。李斯上纲上线,把辩论会又变为批斗会,把学术争论上升到路线斗争。

李斯建议:除《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全烧掉。除了皇家图书馆,私人收藏的《诗经》、《尚书》以及百家言论全部交给**烧掉。敢于私下讨论《诗经》、《尚书》的处死。敢于厚古薄今、借古讽今的灭族。只有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可以保留。

秦始皇“可其议”。

随即,一场如“破四旧”一般的焚书运动全面铺开。百家杂学被付之一炬。

儒法之争把百家也卷了进去。

李斯以“与时俱进”批驳儒生“泥古不化”是没有问题的,但他因此提议焚百家之书就实在是过分了。

李斯所学的“帝王之术”就是他的老师荀子总结诸子百家所长归纳而来。没有诸子百家也就没有“帝王之术”。并且荀子本人就是出身于儒家。

不过李斯对荀子的“帝王之术”加以改造,更加倾向于法家。因为秦始皇喜欢法家。“帝王之术”必须投帝王之所好。帝王不喜欢你,你有什么治国治民的良策都白搭。

“帝王之术”的核心是术,也就是权术,进一步说就是帮助帝王能更好地统治臣民的手腕。

李斯针对朝廷出现不和谐的声音推荐给秦始皇的“术”就是统一思想,以杀头甚至灭族强行要求臣民按照帝王所好考虑问题,保证帝王的想法能够迅速贯彻实施下去。

大家如果都能遵照帝王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肯定会少了很多政见不同者。帝王号令在贯彻实施过程中会也少了很多干扰。秦始皇自然对统一思想非常欢迎。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百家争鸣,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百花齐放。治国安民也各有各的主张。法家主张依法而治。儒家主张仁德之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律已而治。就像家大人管孩子各有各法。有人主张说服教育。有人主张不打不成器。“打是亲,骂是爱,实在不行用脚踹”。

法家就主张“用脚踹”,简单实用,立竿见影。

秦始皇欣赏法家,因此为法家撑腰压制其他不同政见者。

从此,百家争鸣变成一言堂。百花齐放变成一支独秀。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状态提示:72焚0家书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