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手术刀>第76章党同伐异

听到经略大人赞扬,陈策和秦邦屏连声谦逊,苏杭不语,部队的伤亡应该不小,可是他又不能总是让属下们呆在战车后边,想到鲁明和可能的伤亡数字,苏杭有些黯然。

接下来打扫战场,救治伤员,统计后,锐勇营战死96人,重伤32人,轻伤51人,战死和重伤都发生在追击敌人时,川军战死120人,轻重伤163人,浙军战死156人,轻重伤64人,共割了4128颗鞑子首级,相对战果,明军伤亡已经极小了。

让苏杭遗憾的事情还有一件,张静波部在跟鞑子的阵地战中,有两名士兵逃跑,被军法官柯力臣记录了下来。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个时辰,打扫战场后,大军南返,午时末,到达沈阳城外,熊廷弼事先已经派人通知贺世贤,准备了饭食。

看着那一车车的鞑子首级,能征惯战的贺世贤惊讶的嘴巴张的老大,完全不敢相信。

塔河大捷几天后就传遍整个辽东,军民振奋至极。

本来九边获得战果,都是兵部和都察院下来人验看,但自从熊廷弼第一次向京师送鞑子首级,辽镇主动送战果已经形成习惯了。

辽东经略使司送鞑子人头的车队浩浩荡荡,通过山海关,向京师而去,可是京师得知塔河大捷的消息,却没什么人有心思处理这件事,因为皇上病了,而且病的很严重。

八月初一日,泰昌帝朱常洛在登基大典上,玉履安和仪态正常,但是,举行登基大典后仅十天,也就是八月初十日,就一病不起。第二天的万寿节,也取消了庆典。

据说,郑贵妃给皇帝进侍姬八人,几日后皇帝就患病了,八月十四日,泰昌帝病重,召内官崔文升治病。

崔文升本是郑贵妃宫中的亲信太监,朱常洛即位以后,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皇帝患病后,郑贵妃指使崔文升以掌御药房太监的身份向皇帝进“通利药”。

大黄相当于泻药,所以,接下来的一昼夜,朱常洛连泻三四十次,身体极度虚弱,处于衰竭状态。

之后,廷臣们对于崔文升进药的资格和所进药物是否符合医学原理两点,对其进行猛烈的抨击。给事中杨涟说:“贼臣崔文升不知医……妄为尝试;如其知医,则医家有余者泄之,不足者补之。皇上哀毁之余,一日万几,于法正宜清补,文升反投相伐之剂。”

杨涟认为,朱常洛本来身体就虚弱,应当进补,而崔文升反而进以泻药,其心叵测。当时,朱常洛生母王氏外家、原皇太子妃郭氏外家两家外戚都认为其中必有阴谋,遍谒朝中大臣,哭诉宫禁凶危之状:“崔文升药,故也,非误也!”

八月二十八日,朱常洛召英国公张惟贤、内阁首辅方从哲等十三人进宫,让皇长子出来见他们,开始托孤,并下令将崔文升逐出皇宫。

九月二日五更,朱常洛驾崩,在位仅仅一个月,享年三十八岁。

塔河大捷消息传来时,整个朝廷都在为皇帝的病忧心忡忡,鞑子首级送到兵部验看的当晚,在浙江道御史左光斗的住处,大学士刘一燝、韩爌,吏部尚书周嘉谟,户部尚书李汝华,礼部尚书孙如游,兵科左给事中杨涟,光禄寺丞高攀龙等东林党在京的重要人物汇集到一起开会。

讨论了皇帝病情后,又讨论了太子继位的安排,然后说起了辽东战事。

“奴贼果是跳梁小丑,只需方略持重,步步为营,他们哪是大明的对手。”吏部尚书周嘉谟道。

“看来辽东局势已经彻底稳定下来,熊飞白该回来了吧?”杨涟道。

众人互相看看,都明白他的意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身为楚党的熊飞白栽完树后,该当掌权的东林党乘凉了。“吾听闻熊飞白的嫡系部将苏杭擅杀百姓,抢掠民财,不知此事可当真否?”户部尚书李汝华捋捋胡须道。

“先帝在位时,就有御史弹劾熊飞白滥用刑罚,擅杀大将,及浪费国帑粮饷诸事。”大学士刘一燝跟着道。

“恐方从哲不同意。”这是礼部尚书孙如游的声音。

“那就换了他,左右迟早之事。”杨涟哼道

万历皇帝二十八年不上朝,但却能掌握好各党间的平衡,比如大学士首辅用浙党的方从哲,吏部尚书就用东林党的周嘉谟,御史和给事中又是楚党和浙党东林各党并用,不教一家独大。

但万历一死,东林党便无数人得到提拔,开始掌握大权,多年对太子的支持终于到了收获时候,万历三十年(1602年),南京和北京空出将近两百个官员的名额,到了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情况继续恶化,六部只有三个尚书,户、礼、工三部只有一个侍郎,地方官员空缺更多。

泰昌帝继位,将所有官员当即补齐,补缺的几乎都是东林党人,此时的首辅方从哲地位岌岌可危,连方首辅自己都知道,自己要下台了,他正在和东林党做政治交换,以备安全退休。

于是,朝廷对辽东塔河大捷一直没有回应,九月四日,皇长子朱由校移宫继位,是为天启皇帝,第二天,弹劾辽东经略熊廷弼的几十封奏章便递到了通政司,之后十几天,每天至少几十封,多则上百封的奏章弹劾熊廷弼,弹劾的内容五花八门。

御史冯三元弹劾熊廷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谓不罢,辽必不保”,这话在刚刚获得塔河大捷之后,听起来多么荒谬,但冯三元就是说出来了,而且列举了一系列证据。

其他言官有说他包庇部将殴打官员的,


状态提示:第76章党同伐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