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1625冰封帝国>第三章 葵未年,秋意浓(下)

多日后,孙秀林一行回到了瀛洲,并召集诸人举行了新旧长官交接仪式。

令牧仁没有想到的是,接替他的不是他一直很担心的孙德茂,而是那陈启新!

不过当他从孙秀林对陈启新那热乎劲儿中很快就完全明白了——这陈启新果然是孙秀林的妹夫,还是亲妹夫,以前流传在瀛洲、俄勒冈一带的那个传闻是真的,否则就不能解释陈启新能越过孙德茂、龙天庭诸人升任总督了——这个尼堪新设的职务。

牧仁不禁长舒了一口气,将瀛洲特别行政区交给一位“皇亲国戚”他肯定没有半点负担,若是交给一位索伦出身的小子,他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陈启新接任后并没有回到瀛洲,而是将总督府设置到了俄勒冈(波特兰),将孙德茂调到了瀛洲,将龙天庭调到了肯纳维克,今后,孙德茂便是瀛洲府的知府兼镇守使,而龙天庭则成了肯纳维克的镇守使。

至于自己,他将亲自在维拉米特河河谷抓总,在这条长达三百里的河谷地带,不禁雨水充沛,航道从上游的卡拉普雅(尤金市)直通俄勒冈河,还富产各类矿物,何况,经过孙德茂这几年的辛勤运作,在河谷上建造了三座城池,并以城池为中心初步布置了农场、矿场、作坊等产业。

三座城池,移民加上土人已经超过了两万户,如今,当地的土人已经完全融入到了孙德茂给他们规划的各种产业里,按照陈启新的看法,此地倒是不需要进一步移民了,不断吸引东部大草原上的土人前来就是了。

至于许都的事情,陈启新倒是想得开,“皇帝陛下的意思也是如此,就是要放手让彼等不断向外开拓,许都眼下看似风光,有他倒霉的时候,届时还是只能向大夏国求助”

……

秋日,也不光是凄风苦雨,对于本土来说,却到处弥漫着收获的喜悦。

经过四五个月的整顿,大夏国终于在辽东稳定了局面,投降清军将领的“深造”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辽东的田地进行重新丈量、划分后全部分给了以前的农奴以及从降军里退下来的普通士兵,全部颁发了新的田契。

五万户新组建的农户家庭迁到了吉林省,至此,吉林省也有了十万户农户,帝国第二个“粮仓”呼之欲出。

五万户准备迁到安西的农户还正在路上跋涉,在帝国各级官府一路悉心的照料下目前已经走到了图瓦盆地一带,照这个架势,在大雪封冻之前赶到叶尼塞省是不成问题的,届时,就可以利用叶尼塞省的马拉爬犁继续向安西赶。

拿下辽东之后,郭天才的六千人、安童的库苏古尔旅全部调回去了,而临潢府(车里雅宾斯克)、定方城所在的定方府(鄂木斯克)、定远城所在定远府(新西伯利亚)三地合称安西省,由李开富担任布政使,而那位大夏国首次科举中名列五甲的登莱人、今年三十三岁的王鸷则从叶尼塞省的左参议升为安西省的按察使。

郭天才则率领安西军团驻扎定方城,并兼任安西省的镇守使。

至于叶尼塞河流域的防守重任则落到了同是东江镇军将出身的王承鸾身上,他驻扎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如今改名坚昆城的大城里。

至于辽东,他让李延庚转任布政使,阿克墩担任镇守使,同样是第一次殿试五甲的冯如京担任按察使。

而尼堪自己在秋季时又到了海参崴。

佛林河的上游,鹿湖,大夏帝国特种设施研究所。

“哒哒哒……”

湖面上正行驶着一艘船只,看那模样,分明是一艘萨哈连级的大船,不过这艘大船并没有悬挂船帆,三根桅杆都是光溜溜的,不过在前部桅杆与后部桅杆附近却设置了两根高高的黑铁管子,随着那“哒哒”的声音不断从船只里传出,前部桅杆的那根高高的黑铁管子不断冒出黑烟。

在大船的中部位置,左右舷的位置有两处圆形的凸起——两个直径约为四米的明轮,明轮露出水面的部分包裹在圆形框架里,水下的部分泽裸露着,随着蒸汽机的带动,明轮不断地进行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带动船只向前行进。

蒸汽室、冷凝室分开,曲柄连杆,用锰钢制作的锅炉,用杜仲胶制作的密封圈——大夏国东方红1型蒸汽机面世了。

其实,这种蒸汽机早就在矿山、作坊使用了,经过不断改进后才敢拿到船上使用,原因也很简单,船上全部是木头,这种高温、高热的东西如何能长时间放置在甲板上也是一个难关,研究所经过几年的试验才摸出了一套可行的法子。

尼堪从船底爬上来,站在船只的甲板上,看着那高高凸起的两个巨大的明轮,心中也是感叹不已。

按说以他从后世过来机械学士的水平,一步到位螺旋桨最是妥当,做功大,还不占地方,非得要将明轮也来一遍?

再者,目前还是瓦特型机器,离后世三涨式还差得远,以他的了解,何苦还要过一遍?

这便是他单人穿越的劣势了,以目前这些人的知识储备、材料、加工水平,能做到眼下这个地步已经相当了不起了,想要一下子进步到十九世纪后期的水平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不过,那终究是一个方向,何况自己还能将图形画出来,并将原理附上,按照李光宗、刘文献等人的水平,再摸索个年,应该问题不大。

看着众人兴奋的目光,尼堪有些不忍,不过最终他还是将那卷图纸拿了出来。

“诸位,首先


状态提示:第三章 葵未年,秋意浓(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