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重生纣王玩转封神>第843章疯了!傻了!惊呆了!

看到梦星彤冒冒失失出现在了自己的“魂体”之中,一直在密切关注着“魂体”内部情景的梓星,也有种“头皮发胀”的不确实感。

说到底,也真有些被她“坑怕”了呀。梓星不像器灵女孩们那般极端的认定梦星彤就是他的“命中灾星”,但一看到她不按牌理的出招,他就有一种不详之预感。不由自主的就想到了不好的方面去了……

事实证明,也不怪梓星及器灵“冤枉”梦星彤呀。她在“魂体”内部的出现,确实给梓星大好的局势带来了“阴影”。唔,说白了就是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在梦星彤的观念中,那也属于很正常的行为:既然她认定了那五种颜色的诡异能量,正在危害着梓星的“魂壁”,理所当然要采取行动予以阻止——

梦星彤以一种梓星看了都觉得眼花的速度,朝着她身前那个巨大无比的目标,施以连番攻击。在梦星彤发动攻击的“亿分之一秒”时间内,梓星必须承认,他都没能“捕捉”到她的行动——当然,这也有梓星没有充分的发挥出“鸿蒙之眼”威力的因素在!但不可否认,梦星彤那一次出手,俨然已经突破了她所能达到的“极限”,成功晋入到了另外一个全新的境界。

得出上述结论,也是有依据的。

那是“框框”事后收集了大量详实可靠数据,综合研究分析,才得出的结论。

按照“框框”事后向梓星通报的详细报告,对梦星彤施展的那一击,做了很形容而精准的总结。“框框”认为:梦星彤的攻击所达到的速度,至少是“旅行者1号”探测器飞行速度的一亿倍……

这“一亿倍”的数字,可不是泛泛的数字,而是很精确的数字。

那“框框”是怎么计算出这个精确的“一亿倍”的数据呢?原来,米国宇航局na.sa大概是在1977年9月5日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

起初,科学家希望旅行者1号探测器可以沿着轨迹在若干年后到达“恒星际空间”——直白的说。就是“飞离人类所在的太阳系”,借此丰富人类对于太阳系和太阳系以外空间的认知。

本以为能很快的得到“相关数据”的。孰料,“旅行者1号”探测器居然足足的在茫茫宇宙中飞行了36年呀,才终于飞出了“太阳系”。

在“旅行者1号”探测器飞离“太阳系”一年之后,人类科学家才确认:“旅行者1号”探测器已经离开太阳系,到达太阳系外空旷的恒星际空间超过一年时间。

米国宇航局nasa还为此举行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宇航局发言人表示:“旅行者号已经到达了从来没有探测器到达过的空间,这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一系列相关数据。证明了旅行者号已经脱离了包裹着太阳系的由炽热而活跃的粒子组成的太阳圈顶层,进入了寒冷黑暗的恒星际空间。

确认旅行者号是否离开太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探测器上装有的探测空间等离子体电子密度装置的数据结果。

当数据显示“电子密度”大大增加,意味着探测器已经离开活动频繁、电子密度较低的太阳系。但这个实验需要太阳耀斑爆发的一个类似触发机制,在太阳活动不活跃的时期,需要很长时间的等待。幸运的是,科学家捕捉到两次有效的实验数据,两次数据都显示旅行者号处于寒冷、高密度的环境中——这意味着旅行者号到达了恒星际空间。

……

言归正传。

正因为“框框”精确的掌握着旅行者1号探测器飞离“太阳系”的时间——在1977年9月5日发射,历经36年的旅行,到达恒星际空间。“框框”就根据“旅行者1号”探测器36年时间的平均飞行速度,测算出了梦星彤对“魂壁”发动攻击的速度。恰好是探测器飞行速度的一亿倍。

某日梓星听了“框框”的报告,仍有些云里雾里之感,听得不太懂似的。结果“框框”狠狠鄙视他一把之后,只能无奈的用最最通俗的话语,告诉梓星——

[…一亿倍的速度,那就相当于梦星彤只要一出手,释放的能量就能在短短不到一秒时间之内。冲出“太阳系”,到达恒星际空间!!!“旅行者1号”探测器要达到这一点,必须耗费36年时间,因为梦星彤的速度是“旅行者1号”探测器飞行速度的一亿倍……]

……

那样一解释,梓星终于懂了。

明白了真实数据之后,梓星挢舌难下呀。不知不觉中。梦星彤的实力居然暴涨到了如斯恐怖的境地。难怪之前她出手,他一时没将“鸿蒙之眼”运用到极限,等于疏忽大意,居然就没能看清楚她当时的动作哩。这一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梦星彤达到的攻击速度之可怕!!!

有时候,攻击的速度,并不代表一切。

速度很快的攻击。有时候可能攻击力道并不太强。因为可能是牺牲了力量而换取的“速度”……但对于顶级修真强者来说,大概就不会出现这种“速度与力量”失衡的情况。毕竟,真正的强者可没时间“闹着玩”哩。

能释放出快到了极致的攻击,梦星彤又怎么可能让“力量不足”的问题,拖累她的攻击成为无效攻击呢?

老实说,从一开始她最重视的,就是攻击的力量。至于速度,梦星彤其实是忽略了的。无意中达到了那种骇人的速度,宛如神助,也充分体现了梦星彤现在的实力。

因为速度实在太快,梦星彤瞬间朝着身前那“


状态提示:第843章疯了!傻了!惊呆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