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碧海残阳>第二百三十六章 扬帆起锚
的质地也非常坚韧,不似乎松木那般的毛糙,便问道:“颜船主,这船所用何木?能用几年?”

“此乃橡木,大明、高丽和倭国船只多用松木,船只在海上航行,海水盐分极重,船只几年后就会腐蚀,无法再用。西洋人则爱用像木,而且多是百年古树,不仅质地极为坚固,且耐盐碱,船只跑上几十年都可以。”

“原来如此。”韩圭转头对李雍说道:“李大人,以后我军造船,能不能也用橡木。”

李雍想了想,没想到高丽哪里有橡树,就问陈升的儿子:“汝父四处经商,知道高丽哪里有橡木吗?”

陈升的儿子思考了一阵,摇摇头:“大人,高丽好像还没有橡树出产,不过听说大明那边好像有。”

李惟俭道:“一般战船都是极易损耗耗之物,能用几年不被敌方击沉都是好的了,没必要用橡木。当然,如果要能造出这样大船,可以考虑用橡木。”

李雍道:“李大人所言极是,一般战船确实不需要多好,不过以后要跑远洋的大船,尽量还是用橡木。”

众人一路说着话,被颜九请上后舰楼,凭高观看港湾里其它船只的装货,不久,各船都升起了旗帜,表示准备完毕,可以出航。这次去登州,颜九建议,所有的船只,来回的途中都悬挂李旦的旗号,这样不管是倭军还是海寇都不敢轻易来犯,毕竟这支船队,能作战的船只也就那么六条,其余的船基本没有多少抵抗能力。等到了登州,大家再一起换上高丽的旗帜。

“轰!——”,“海樱”号一声炮响,几十条船只纷纷扯起风帆,顺着开始退潮的海水向船津湾中驶去,各条船上的水手和码头上送行的人大声呼唤着,使劲挥着手,一派闹嚷嚷的景象把站在“海樱”好上的几个达官贵人也感染了,王海樱习惯性的掏出短铳又想放,却被颜九狠狠的瞪了一眼,她吐吐舌头,把短铳揣了回去。头一次出海远航的李惟俭,心中的诗意也被引上来了,他想了好半天,却没有想出应景的诗来,最后他看着山海尽头处残留的朝霞,不禁吟诵起:“扬帆起锚映晨晖,四海翱翔几时归。”(不好意思,抄袭,抄袭)

船队路过船津湾的海岬时,那上面的堡垒也发出了阵阵欢呼,许多士兵都跑到堡垒上面来观看这支船队。一个士兵目送着船队朝南驶去,突然他看见南边的山上,隐隐约约升起了一股烟柱,他揉了揉眼睛,确实是烟柱,是那边烽燧台升起的烽烟!

“海樱”好上,众人也看见了烽烟,随后海岬的堡垒上空也升起了烽烟,三道烽烟,来的敌船在三十条以上。众人一起看向李惟俭。不久李诚所在的板屋船也打起了旗号,询问如何应对。

颜九道:“李大人,如是海寇,多半是李旦的人,没甚危险;如是倭寇,就有些难办了,我们这边大都是民船,没有多少武装,还负载太重,根本无法与之对抗,是不是要退回泗川去?”

李惟俭思忖了片刻,毅然下令:“迎上去!如果真是倭寇来袭,退回去也会被他们封在港口,船只怕也保不住,晋州近半粮食都在这里,不能有闪失。我们迎上去看看,我们这边也有三四十条船,如果来的倭寇实力不济,就灭了他。如果倭寇实力太强,不是有你的西洋战船吗?还有李旦的旗帜,他们也不知我们的底细,量他们不敢轻易动手。我们不能再耽搁了,必须尽快赶去登州。”

韩圭有些焦急,问道:“大人,那泗川怎么办?”

李惟俭指指海岬上的堡垒,说道:“当初你们秦大人坚持要在那里修筑堡垒,我还觉得多事,没想到他还真有先见之明。老朴如果聪明,就应该守住那个堡垒,倭寇来的船不多,不拿下那个堡垒,根本就去不了泗川。”

船队随后摆开了作战阵势,“海樱”号居中打头,颜九的另外两条船和李诚的三条板屋船在“海樱”号的左右一字排开,其余的船也由纵队排成巨大的方阵,几乎铺满了海峡的一半海面,由北向南压了过去。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十六章 扬帆起锚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