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首席御医>第二九九章 过药
快进屋。”

曾毅笑着上前见过邵海波的父母,一众人就进了屋子。

在屋里的灯光下,邵海波母亲仔细打量了曾毅一番,感慨道:“一晃好多年了,这乍一见,完全都认不出来了。记得当时送海波去曾大夫那里学医的时候,你才有这么高!”说着,她用手比划出一个高度,能比家里的那张饭桌高一点点。

邵海波的父亲只是憨厚笑着,道:“曾大夫可是大善人,要不是他送海波去上学,海波哪有今天的出息啊!”

“是!”邵海波的母亲也是连连点头,把曾毅按在一张椅子里,道:“坐着,我就给你们下饺子去!”

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去,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合家团圆的气氛立刻就出来了。

曾毅此时有些愣神,自从爷爷去世之后,已经有很多年,他都没有这么好好地坐下来吃年夜饭了。

邵海波多少能理解曾毅的心思,道:“小毅,趁热吃,吃完了好好睡一觉,等明天一早,咱们去看师傅他老人家。”

曾毅笑笑,拿起筷子开始吃饭。

外面的鞭炮声响了一阵,就慢慢消停了下那样的不夜都市,乡亲们点了辞旧迎新的鞭炮,守岁就算是结束了,接下来就是睡觉,等待天亮之后的拜年。

天不亮,邵海波的其他几位兄弟,都拖家带口地过来了,他们就住在镇上不远,赶早来给两位老人拜年。按照镇子上的风俗,大年初一拜年一定要早,越早就越吉利。

一下来了二十多号人,原本挺大的屋子,顿时就显得小了,但这丝毫不影响屋子里的热闹程度,尤其是邵海波的那些小侄子小侄女,兴奋地在屋子里钻来钻去,给每一位长辈拜年,然后等着收红包。

邵海波是家里最有出息的,自然也是最受小孩子欢迎,因为邵海波给的压岁钱,比其他长辈要多很多。小孩子拿到压岁钱,就聚在一块,一边比着谁收到的压岁钱最多,一边高兴地商量着等天亮了镇子上商店开门,自己要买些什么东西。

曾毅和徐力去给邵海波的父母拜年,竟然也收到个红包,打开一看,跟那些小孩子一样的待遇,红纸包着十块钱,两人都是摇头苦笑。

等人员到齐,就在邵海波父亲的主持下,开始举行过年的仪式。

按照镇子上辈辈相传的习俗,大年初一这天,一定要先拜天,再拜地,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再在祖宗的牌位前献上供品,告诉祖宗在过去的这一年里,家里都添了哪几个成员,又有什么大喜事发生,比如谁考上大学了,谁光耀了门楣,最后祈祷祖宗保佑子孙都能平安健康,万事顺意。

等这套仪式结束,天刚好蒙蒙亮,已经看得清远处的景象,大家就开始出门,各自拜年去了。

曾毅此时和邵海波一起,提着供品到老宅去了。

老宅的门前,那块“生生堂”的招牌早就摘了,但依旧能看到门额上有很明显的四方块痕迹,推门进去,一切都和以前的摆设一样,当年曾文甫坐堂应诊的八仙桌,老式的靠椅,还有两排大大的药架子,此时仍旧能闻到药味,但药匣子却已经空了。

端前的墙上,挂着一幅清秀隽永的对联:“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井水菊花茶。”,一位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大医形象,跃然纸上。

邵海波是师兄,他把拿来的供品放在了师傅的牌位前,然后肃穆站立,道:“师傅,海波来向您报喜了:小毅如今出息了,他没有辜负你的教导,不仅医术精湛,如今还是南江省的一名干部,帮助南云县几十万群众脱贫致富,还筹建了一所医学院,连那些洋鬼子都佩服小毅,老老实实地掏了钱;再过一段时间,小毅还要成立一个医学慈善基金,资助那些没钱治病的患者,师傅您听到这些,我想也该欣慰了……”

邵海波说着说着,声音就有些哽咽了,就是他背后的曾毅,也是簌簌抖动,有些情绪激动难抑。

“只是……”

邵海波看着跟师傅牌位摆在一起的那块“生生堂”牌匾,眼圈就开始发红,话都讲不下去了,道:“只是……只是我们没能……没能把生生堂办下去……实在是……实在是没脸……”

曾毅此时上前在邵海波的肩上轻轻拍了两下,若非如此,邵海波可能就要哭了出来,他这个做大师兄的,非但没有把生生堂办起来,甚至还改了行,心中非常地愧疚。

邵海波深吸一口气,才把激动的情绪压抑下去,转过身,开始跟曾毅收拾屋子里的东西。

曾文甫行医数十载,活人无数,方圆几十里内,有不少人的性命,都是被他从鬼门关拉回来的,以前每到过年,总会有很多人过来甫去世之后,还是有不少的人,过年拜年的时候一定要到曾文甫的牌位下磕个头,如果曾毅没回来、门不开的话,就在门口站上一会。

收拾屋子的时候,邵海波问道:“小毅,你现在走这条路,后悔过没有!”

“有时候会这么想!”曾毅笑了笑,道:“只是穷则变,变则通,世事不会一成不变,走不下去了,就需要变通,虽然不做大夫了,但我想爷爷他会理解的。”

邵海波心里好受了一些,道:“以后有机会的话,还是要把生生堂办起来!”

曾毅微微叹气,谈何容易,现在谁都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了。

两人正在收拾,有人走了进来,喜声问道:“曾毅回来了?什么时候回来的?”

曾毅去看


状态提示:第二九九章 过药--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