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明兴亡>第五十七章 八旗真不好打

说了这么多,李憬有些口干舌燥,喝了一会茶,看着对面石柱的首领们商议讨论。让他们消化消化,毕竟今天信息量太大。

过了半个小时,对面也消停了下来。李憬说道:你们知道建奴怎么作战吗,为什么,我大明的士兵老是战败。“

这时石柱诸将再也没有任何轻视之心,对李憬都十分尊敬。一起起身躬身施礼道:“还请公子教我等,我等感激不尽”

李憬道:“八旗之所以使用棉甲是因为,纯铁甲,冬天太冷容易粘在皮肤上,一扯掉一层皮。夏天太阳一晒能把皮肤烫伤。所住铁片。普通的扎甲铁片编织的在严密也有缝隙,我大明又大量使用虎蹲炮等霰弹炮,铁屑会顺着甲缝打进身体,棉花可以有效挡住霰弹的铁屑。”

“要制作棉甲,需先制作棉片,将数斤棉絮放入模具,浸水之后反复模压,而后以线网缝制成薄片,以日晒不膨为合格标准;制甲时,以成型棉片数张裁剪叠加,分别缝制腿裙护腋等组件,构成一领全甲。以材料与缝制方式区分,棉甲又分棉铁复合甲、纯棉甲两大类。棉铁复合甲分暗甲和明甲,暗甲外观与普通棉衣无异,其实它或以泡钉在衬里内缀铁片,或在内层棉片之间内夹锁子铁网以增加防护性能。明甲则以棉胆为底,将钣金铁片以札甲形式连缀其上,或者直接将铁网包覆于棉胆之外,是为明甲。以八旗棉甲为例,一领棉铁复合甲重量大约在35到40斤左右。”

秦民屏问道:“难道八旗人人披甲吗,这岂不是比我大明的的装备还好”

李憬道:“精锐旗丁都有甲,一个牛录养马四十匹,装备盔甲一百套。他们分成马甲和步甲,也就是这三百人中有四十个披甲骑兵。六十个披甲的步兵,两百个不披甲的旗丁,他们每三十人一组,推着四辆硬木盾车作为保护。如被围,正好防护四个方向。盾车外蒙生牛皮非常坚硬。还有一些披着皮甲或者不披甲的奴隶兵,他们叫啊哈,或者包衣。这些人是不算在士兵内的,主要是给旗丁当挑夫和佣人。他们也是有战斗力的,也不可轻视。”

秦邦屏道:“不知这八旗装备如何,如何作战。”

李憬说道:“作战时建奴会按照一个牛录300人左右分队的编制,作为最基层作战单位。”

“甲兵百人,其中:精锐10人(白巴牙喇,占总兵力的10%),次等40人(红巴牙喇,占总兵力的40%),再次50人(黑营,占总兵力的50%)。”

“甲兵百人,装备火枪22枝,装备比例为22%;长枪(冷兵器)43枝,装备比例为43%;装备盾车4辆(共设盾车兵30人),装备比例为30%。”

“白巴牙喇10人,装备火枪2枝,装备比例为20%;长枪(冷兵器)3枝,装备比例为30%;白巴牙喇为精锐,不装备盾车。”

“红巴牙喇40人,装备火枪10枝,装备比例为25%;长枪(冷兵器)20枝,装备比例为50%;装备盾车2辆(每辆盾车设盾车兵10人),装备比例为25%。”

“黑营五十人,装备火枪10枝,装备比例为20%;长枪(冷兵器)20枝,装备比例为40%;装备盾车2辆(每辆盾车设盾车兵10人),装备比例为40%。”

“五牛录为一甲喇,每一甲喇携大炮二门。”

秦良玉问道:“大炮是什么炮,威力如何。”

李憬道:“都是些比较差的缴获我大明的发噴一类的炮,或者小型、中型佛朗机炮。射程二百丈以内。威力尚可。”

秦良玉问道:“每一牛录有多少弓手,弓手身手如何”

李憬不禁苦笑道:“秦姨,八旗中根本没有弓手这个兵种,建奴人人善射,每人都有弓箭,而且箭矢又分为轻箭和重箭。轻箭射程远,用于对付没有披甲的步兵,重箭射程六十步不到,主要用来破甲”

石柱众将倒吸了一口凉气。

李憬接着说道:“我他们的粗略说说战法:

“攻城战:前锋披重甲,掩护后续部队,每名骑兵人手一袋土,冲到城下合众累积,“顷刻间几于城平”。如果这招不行,就带上攻城铁锹,弓骑兵掩护,在城角大挖通道。另外在正面准备云梯车,云梯车的梯子很高,车内能容下大量士兵,用几层牛皮包裹,滚木礌石弓箭均无可奈何,直接就能把半个牛录的战士运到城墙上去。”

“努尔哈赤打仗还擅长声东击西、围城打援,明战之外,还有用间诈降。在萨尔浒之战时,就出其不意,让被俘汉兵化妆成明军谎报军情,引刘廷中伏,大破明军。随后的攻城战中,又屡次派奸细混入城内,混战中打开城门,让后金兵涌入,攻陷城池,这一招屡试不爽,辽东的城池基本都是这么丢的,真正攻破的不到一小半。”

秦良玉发愁道:“我们远来是客军,如何分得清谁是良民谁是奸细”

“野战,步战是建奴看家本领,其实他们马术不行,远远比不上叶赫人的骑兵。野战时重甲骑兵冲锋在前,弓弩神射紧随其后,重装步兵“死兵”为前锋,配备弓箭、三眼铳和鸟枪的盾车作为掩护,骑兵担任斥候和在两翼袭扰和包抄。左右分兵,奔驰合围,关内兵管这叫“螃蟹阵”。整个战术围绕一个“快”字,一个“猛”字,我军在野外用一般用大炮轰击,结果一炮打完没等再装炮,后金骑兵冲上来了。”

马祥麟问道:“那辽东的军队怎么对付八旗军”

李憬道:“这些我不太清楚,你们到辽


状态提示:第五十七章 八旗真不好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