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伐清与殖民>379章 远征军来信

郑恩也多去军官营、少年亲兵营授课,因此相互间,又有着一层时下无比看重的师生身份。

特别是少年亲兵营表现好的都会被郑恩收为义子,表现最好的还会被编入族谱为继子。

如此又多了一重父子身份。

而军官加少年亲兵营,这一部分占两成半,且占据着远征军九成的基层军官名额,剩下的少年亲兵营将士,也是实习军官的身份。

也就是说,远征军的中坚力量,会对郑恩更忠心。

就算是没有这些身份的占两成半的汉家儿郎普通将士,也因为郑恩的知遇之恩、再造之恩、给予飞黄腾达之恩,也会对郑恩相对忠心。

最后五成朝鲜出生的汉籍将士,也是感谢郑恩给予了他们大量的恩情的,何况他们的家人还在家乡。

所以,他郑芝豹真因为山高皇帝远,时间久了之后,野心膨胀,出现异心,直接在海外称王,那也会臣服乃至忠于郑家军。

这还只是往最坏处想,实际上结果只会比这更好,因为郑芝豹没必要冒这个险,就好像是亿万富翁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成为十亿万富翁。

再说,顺天侯府又不缺六万壮丁,哪怕现在又请求支援四万将士过去,即将掌握六百万军民的顺天侯府,也是不缺的。

大不了,这四万过去支援将士,全派朝鲜出生的即可。

当然,还是最初那个比例最好。

面对王晓人粗理不粗的说法,郑恩保持着沉思的心理,又征求了了一下其他人的意见,结果表明,要么弃权,要么支持派兵援助,无一反对者。

倒是本以为会弃权的李书林,选择了支持怕派兵支援,而且有理有据。

“侯爷,我们顺天侯府藩地扩张极快,内部隐藏着很多隐患,而这隐患有的隐藏不深,有的就很难找寻,属下以前能做的只是慢慢去发现、去排除隐患。

可送南洋置业军团时,旁听过高副帅转达您的一番,奥斯曼化内乱为扩张理论,之后。

属下认为,或许我们可以将这已知的一些种类、范围内的隐患,全范围的都派遣出去,如此这类隐患很快就会浮出水面了。

又因为这个范围的涉及者都在对外作战,等隐患浮出水面的时候,我们要处理也变得相对简单很多,再说也会给同袍们更多将功赎罪的机会。

哪怕是罪该处死,都可以给他一个为国而死的机会。”

郑恩没想到这个朝鲜进士李书林,还有这番见解,不知道大明的进士,会不会不亚于这个朝鲜进士李书林,可惜很少愿意为自己所用。

毕竟在他们认可的圈子里,还只是一个秀才,要打破传统,让一个进士给秀才做下属,太难了。

除了程源这个本就能力与脾气成正比的奇葩。

最终,在衡量利弊之后,郑恩还是决定派出支援,只是支援人数的组成,还在待定。

人的眼界不能只停留在眼前,很多时候要放长远一些,就像是后世近代的清与倭国,同样是闭关锁国,而倭国很快就清醒了,并快速发起改革,准确的往前追赶,最重要的是无比的狠心。

其中一点就是,为了快速的跟上时代,狠下心来用最野蛮的方式,大量输出倭国人口。

如电影叶问前传的一幕,还是少年的倭国人,被倭国好像扔垃圾似的大量扔到华夏,而等到倭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时候,这些侥幸活下来并已经长大的倭国少年,都将为我倭国的侵华战争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这类为战争输出的人口,输出到没有发生战争,但更强大国家、掌握更多高科技国家的人口,侥幸活下来的,又成才了,怀着祖国情怀回国的也不在少数,如此对倭国发展,也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如今,自己要做的就是学习历史上的正确路线,以更温和的方式输出人口。

其实还有简单粗暴的方法,那就是直接用武力征服,以郑家军的能力,关键时刻也可以将郑家十八芝拉下水,旁的不说,起码可以用武力征服半个南洋的。

不过,现在是走不开,因为还有清虏没有解决。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边还没决定好第二批赴欧洲远征军成员,多铎一举攻下甘陕又一举攻下山西的消息传来了,而且,多铎大军已经打通了太行山,与北京的多尔衮连成了一片。

这人还没散去,又一个重磅消息,让会议再次继续,饭还没吃呢,郑恩只好招呼护卫准备饭菜,大家一边吃一边进行下一个会议。

随着郑恩身份的提高,跟郑恩一起进餐的机会是难得的,比如说李书林就很久没有跟郑恩一起进餐,如此倒也一举两得。

因为清虏的存在,郑恩一直不能放开手脚的实行殖民扩张,而一直在华夏故土上打来打去,对于郑恩自己来说,是有些不愿意的。

面对烦人的清虏,郑恩如此想着:

对于自己来说,就算是打下了半个华夏,自己做皇帝,都不如打下一个吕宋群岛,因为打下了吕宋群岛之后,自己有的是方法让它成为华夏故土神圣不可侵犯、永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打下半个华夏做皇帝,却是于历史,无太大最实际的作用。

所以,能一举解决清虏,就不用像现在这样,只是向外输送人口了。

能一举解决清虏,自己将可以实现全面对外扩张,还是挑最好的土地,传承给华夏子孙。

会议进行的时间,比之前关于是否派出第二支赴欧洲远征军,还来的长久。


状态提示:379章 远征军来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