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玄幻奇幻>鉴宝直播间>第四十三章 豆青釉

村委陈主任直奔主题:“刚才听贺老说,门口的两块石头是古董?”

“那叫门当。”华仔提醒道。

其实,除了胡杨,也没有多少人能叫出那玩意的名称。或许,大家在电视剧、电影里面见过,可没有人会去研究那是什么。

胡杨点头:“刚才看了一下,门当的雕刻挺不错,应该是有名的雕琢师雕刻出来的。两块门当,应该价值三万多吧!”

唐宥指着面前的那张八仙桌,告知道:“这张桌子也值钱呢!”

在他们村子里,这种桌子很常见,所以贺文清等人有点疑惑地望着胡杨。

桌面四边长度相等的、桌面较宽的方桌,大方桌四边,每边可坐二人,四边围坐八人,故中国民间雅称八仙桌。

“虽然这桌子没什么艺术感,算不上艺术品,但它是橄榄木做的。橄榄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算是中高端木材。”胡杨解释道。

说完,他环视一周,问道:“这屋子,其他东西都没有了?”

陈主任等人听到又多了一件值钱的东西,心里高兴。而听到胡杨的提问,努力回忆了一会,才开口:“当时方家搬走的时候,很多东西都变卖。我们村得到这栋屋子的时候,里头基本上都是搬空了的,好像就只有……”

这时候,贺老打断道:“不,还有样东西,跟我来。”

说完,就在前面走,来到屋里的另一边的大厅。只见,大厅的边上,是一个供奉台,上面摆着一尊高差不多三十厘米的神像,前面则是一个插香用的香炉。

在中国民间,家里供奉神像,是一种传统,无关封建迷信。

通常情况下,都是观音、财神这两种神比较多。

“这,不适合吧?”陈主任犹豫了一下。

那毕竟是神,当古董,好像有点亵渎了神,不怎么好的吧?

“有什么好不好的?摆在这那么多年,也没有上过香。”贺老倒是看得开。再说,真要有什么忌讳的话,到时候办个仪式就好。

虽然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

但几十年都没有像火供奉的神,恐怕也都自己跑路了吧?都市之至尊军主

香炉在华人社会历史久远,本来只供焚香用,后来被爱好古物的人收藏,成了人们玩赏的古董和艺术品了。于是,年代久远、质料名贵、雕工精美的铜香炉,价值不菲,已失去焚香供养的意义了。

“刚刚胡哥你说的豆青釉瓷器,值钱吗?”贺文清问道。

“这种瓷器,它起源于宋代的龙泉窑。豆青和东青原属一类,以后才各具特色。明以前微近黄色,至清代纯近绿色。其釉色为青中泛黄,釉面光泽比粉青、梅子青弱。

我们现在看到的,颜色接近纯绿,所以它肯定是清代之后的产物。

这种瓷器,目前品质最高的就产自清朝,曾经创下七千多万的拍卖纪录。当然,那是最高端的豆青釉瓷器,皇宫的宝物。

这一件香炉,还称不上精品,但表现也还不错,市场价六七十万的样子吧!”胡杨跟大家说道。

也亏这是官窑的作品,如果是民窑出产的,价值就差太多了。

这么小的一件豆青釉瓷器,如果是民窑出产的,即便是今天,一万几千元都能找到。

可即便如此,听见那小小的香炉价值好几十万,可把陈主任他们惊得不轻,眼睛瞪大,死死地盯着那香炉。

“方家当时漏掉这宝贝,要是知道,还不得心疼死?”贺文清嘀咕道。

胡杨却不怎么赞同这种说法:“这种品质不算特别高的豆青釉瓷器,在几十年前并不值钱,价值都是这二三十年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才飙升的。”

老实说,很多古董都是这二十多年来被炒起来的。

直播间的观众感叹不已,一次次被胡哥的鉴定给震撼住,通过胡哥的直播,他们更加更近距离感受到古董的魅力。

接下来,胡杨他们在屋里走了一圈,没有发现其他的好东西。

剩下的事情,比如那门当、八仙桌,以及香炉怎么处理,就是他们村里的事情,胡杨不会插手,让贺文清带他们出去走走。

不久,他们在村道上看到一辆三轮车侧翻在路上,车上的废品搞得满地都是。


状态提示:第四十三章 豆青釉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