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财色>第一千零五十八章打捞库尔斯克号
英国、挪威三国潜水员分批下潜,每三人一组即两名俄罗斯潜水员和一名外国潜水员。他们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切开厚厚的库尔斯克号潜艇的艇壁,强行打开一条通往潜艇内部的通道。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跟西方现代其它大型核潜艇不同的是,库尔斯克”核潜艇有两层厚厚的艇壳,中间填有足足有二十厘米厚的橡胶。这种设施的目的是吸纳潜艇出的机械声,使敌方的声纳系统难以捕捉到。

然而:没计无疑给潜水员们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潜水员们驯高压水枪和钻石钢钻才能强行切开艇壳,然后再借水面的吊车强行撕开橡胶保护层。

明面儿上,这一次打捞行动的目的当然是打捞库尔斯克号遇难官兵的尸体了。

每当一个潜水小组在海底作业的时候,其他的潜水员就在雷加利亚号母船的加压舱里呆着,以便随时下潜轮班或者应付突如其来的危险情况。

潜水员们在海底作业的时候呼吸的是氦混合气体,这种气体会影响人的音效果,所以潜水员们在海底作业时传回水面的声音显得特别尖利,有点怪怪的。

不过,潜水员们最害怕的到不是打捞行动的难度和种种危险,而是面临的心理上的考验,与潜艇里的死者在黑暗中不期而遇地打照面。

彼得罗夫斯基对采访记者说,“你想想看,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你突然与泡在海水中被炸得变形的尸体来个面对面,那应该是什么感受?接着,你就算拖着、背着或者抱着把尸体顺利弄出潜艇,那还没算完,因为把这些尸体弄到水面同样需小心翼翼,一点一点地给他们减压,如果上浮太快的话,那么尸体就会被他们体内的压力挤得粉碎。想想这一切,你就知道潜水员们需要什么样的心理承受能力了。”

英国潜水员表示,“还有一些专家认为我们根本不可能找到遇难官兵的尸体。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想在一片漆黑的潜艇舱内找尸体无异于大海捞针一样,具体说吧,每位潜水员头上的灯只能照四五米远的距离,而库尔斯克号的体积足足有一万立方米。更重要的是,库尔斯克号上一百一十八名官兵中有三分之二是呆在潜微微的武器室和控制室内,他们在爆炸生时当场遇难,尸体估计也被炸得粉碎,因此潜水员们最有可能也就找回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尸体。”

在弄始切割库尔斯克号艇壳之前,潜水员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设法弄清库尔斯克号内是否安全,也就是艇上的两座核反应堆是否生泄漏。

如果潜艇内的辐射标的话,那就意味着不得不全盘放弃打捞遇难官兵尸体的计划。

为此,潜水员们在库尔斯克号潜艇的第八舱,也就是核反应堆隔舱坚固的艇壳上钻了一个小眼,然后把摄像机和辐射探测针头放了进去。

摄像机拍到的情景让潜水员和现场指挥官们舒了一口气,核反应堆舱设备完好,没有现异常现象,辐射探测针头侦测的结果显示辐射程度一切正常。

挪威的现场言人表示,“从初步的检测结果来看,第八舱内获得的水样显示核反应堆没有生泄漏,但不能排除其它舱有没有泄漏。”

俄罗斯现场言人则说,“从第八舱提取的水样显示,里面的海水是纯海水,没有任何危险。”

潜水员们是用小容器收集了水样,然后交给母船上的两名挪威辐射专家进行鉴定的。从鉴定的的果来看,显然可以进行钻洞作业。

根据作业方案,要想探遍库尔斯克尊一百五十四米长的艇身的话,那么就得至少在库尔斯克号潜艇上钻出七个洞口来,每个洞口平均得两米见方,而每切割一个洞至少需要十五个小时。

不过,今天切割外艇壳的行动却进展得非常顺利。外艇壳只花了十个小时就被切割开一个两米见方的大口子。由于部分记者心急的原因,以至于世界各地的媒体纷纷报道说潜水员眼看就可以进入库尔斯克号了,但实际情况却还相差很远。

第二天的天气阴冷,海上起了大风暴,潜水员们不得不暂停切割艇壳的行动。外艇壳的顺利切割令潜水员和现场俄罗斯海军指挥官们感到万分振奋,他们准备一鼓作气,一举切开库尔斯克号的内艇壳。

现场一位参加过库尔斯克号潜艇建造工作的俄罗斯海军军官一边看着海底传来的电视画面,一边告诉范无病说,“潜水员们真是太了不起了,要知道这种潜艇的内壳是用特别加强钢造的,正常情况下在造船厂内要钻开内艇壳都不容易,而他们居然已经钻开了十厘米,真是太了不起了。”

范无病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实际上心里面就有点儿不以为然,毕竟是破坏容易建造难啊,人们搞起破坏来,总是会有很多办法的。

天刚刚黑下来的时候,俄罗斯北方舰队救援部门负责人维里奇将军宣布暂时停止夜间作业,因为舌了一整天的风已经增强到足以威胁潜水员生命的强度了。

到目前为止,潜水员们已经完成了五分之一的切割任务,看来切割好一个能容潜水员安全出入的洞口还得费些时候,潜水员们在返回水面之前把切割机留在了潜艇壳上。

第三天又是一个。阴天,而且海上有风暴,俄罗斯海军司令保留随时取消行动的权力。

不过暂停行动倒给央视和范氏联合摄制组提供了一个采访俄罗斯海军司令弗拉基米尔库罗耶多夫上将的机会,使他们有进一步了解潜水员


状态提示:第一千零五十八章打捞库尔斯克号--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