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玄幻奇幻>重生浣衣女>第一百七十七章 缩地成寸

李小红强行抑制下了激荡的心情,把手中的契纸平铺在桌上,看了又看,想要深深地记住眼前这一幕。

半晌,她抬起头和颜悦色的对吕家的小厮说:“去告诉你家少夫人,她的情我领了,我们从金城郡运来了一些货物,近期可能要放到她的铺子里代卖,把她铺子大掌柜介绍给我就行了,这些契纸先拿回去吧,我们刘家还没到这个地步。”

今天来到刘家的小子就是昨天来过的那个,昨天刘家的纷争和窘迫,他是亲眼看到的,连门房都战战兢兢,生怕刘家裁人减薪,失了工作。

却见这刘家夫人有底气这样说,他有些茫然的接过契纸,看看李小红的面色,怏怏回去了。

心中暗道,呸,这刘家,打肿脸充胖子,看他们到时怎么拿出这份聘礼?

与大掌柜联系的事情,当然不用李小红出面,刘大妈自去与吕家的小子,一同回吕家去沟通协调。

一身青衣短褂的吕家小子得得瑟瑟的走在前面,想领着刘大妈这个乡下土包子转一转繁华的京城。

他指着宽敞的大街,对刘大妈说:“这位婶子,你知道这条街是京城的什么地方吗?”

“朱雀大街,京城最繁华的大道。”刘大妈冷冷地瞟了吕家小子一眼,“长安城内共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外城四面各有三个城门,贯通十二座城门的六条大街是全城的交通干道。而纵贯南北的朱雀大街则是一条标准的中轴线,它衔接宫城的承天门、皇城的朱雀门和外城的明德门,把长安城分成了东西对称的两部分,东部是万年县,西部是长安县,东、西两部各有一个商业区,称为东市和西市。城内南北11条大街,东西14条大街,把居民住宅区划分成了整整齐齐的110坊,其形状近似一个围棋盘。有110个里坊,东西11条街道,南北14条街道,布局犹如棋盘一般。”

一口气说完,刘大妈顿了顿:“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瞠目结舌的吕家小子结结巴巴地说:“没想到,大妈您对京城这么熟悉?”

刘大妈继续冷冷的斜着眼睛瞟着他说:“不,我不熟悉,你随便找一个书肆,买一本《长安生活起居录》,里面附的有长安城的示意图。”

“原来管家婆婆你还识字啊,真了不得。”吕家小子有点夸张的举着大拇指夸赞道,“您可真是个文化人儿,前面有家茶房很有名,我买二两茶叶送您吧!”

心生敬意的吕家小子是真心地想巴结刘大妈,这么有水平的仆妇在吕家内院也不多见,吕家多是武者,最是尊敬这样的文化人,能一句话绕三个圈说。

刘大妈云淡风轻的说:“你是说前面的奇茶坊吗?他家拥有云贵一带最大的茶庄,据说有百年历史,历经三朝不倒。不过他家有名的是六安瓜片,我比较喜欢敬亭绿雪茶,不劳你破费了。”

“先生真厉害,连这里面的门道都知道。”受到教育的吕家小子再不敢多嘴多舌了,刘家一个不起眼的仆妇都能满腹经纶,对什么都有研究,他也不敢再小瞧刘家了,老老实实地领路。

刘大妈对自己的称呼,从婶子、大妈、管家婆婆到先生,终于满意了一点,吕家小子偷偷对着李小红翻白眼,当她是死的么,这种象蚂蚁一样的小子也敢腹诽她的主人,真是岂有此理。

是可忍孰不可忍,刘大妈立马就找回了场子,她就是要让京城这些小人们知道,刘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边疆蛮夷穷苦人家,刘家是有世家底蕴的,刘家是低调的,但不容人低视。

姿态端庄的刘大妈目不斜视地走在京城的大街上,心想着若是刘家的小妞到这里来,只怕能惊艳京城,无论高雅的琴棋书画,还是生活中的油盐酱醋茶,每一样她都能说出个门门道道来,可惜志向不够远大。刘大妈始终在心中纠结着小妞的前程。

李小红不知道这些弯弯绕绕,她与丈夫和公公一起去调研市场了,至于刘家的学子刘文星则忙着和同学一起准备考试,吏部的选试就定在五天后,他要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一天的时间只够一家人逛了东市,西市没时间逛了,可想到长安商街的繁华。纺织业和陶瓷业在唐代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形成了很大的规模。这类手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商品,如闻名国内外的宣纸、徽墨、蜀锦、唐三彩等。这一类商品在京城比甘肃便宜了一半。

而甘肃占据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来自西方印度,波斯的商人经陆上的丝绸之路,运来他们的国家特色,如骆驼,琉璃,象角,香料等等。这些商品在从甘肃运到长安,至少翻三倍,利润是丰厚的。

长安城的集市主要集中在东市和西市,李小红因为对东市比较熟悉,第一步就是让杨大哥帮她在东市找一个仓库,要离市场很近的。

马帮原本做的就是货运物流的生意,租一个仓库,对于杨大哥来说,就像喝奶茶一样的容易,当时就拿出了十几个仓位,让李小红挑选。

李小红随意选了一个,这个生意只是暂时做一下,缓解刘家一时窘迫,她没打算长期干下去,这与她做一个悠闲小地主的本意相悖了。

匆匆赶回的刘大妈,一见面就被李小红赋予重任,要求她在市场上大量收购宣纸、徽墨、蜀锦、唐三彩等,而且每日到仓库去,把仓库里的东西运到云亦丝名下的商铺代销。

至于谈价格,李小红不操心,这是刘大妈的爱好,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七章 缩地成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