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巧言令色>第142章 赐爵啦~
出的海,若照实了说,唐惜春恐怕功劳没捞到,御史先得参他几本私自出海的罪过。皇帝陛下有心保全,就得给唐惜春想个名头,便说唐惜春是奉太上皇秘旨出的海。还千叮咛万嘱咐,不许唐惜春说漏嘴。

唐惜春一说前人,林永裳以为太上皇还“派”其他人出过海呢。

唐惜春道,“就是唐三藏法师啊。林大人不知道么,唐朝的一个和尚,可有名儿了,那和尚去过天竺,带了许多书回来。我出海的时候就想着学他来着,只是我学问不如人家好,就想,朝中肯定有很有渊博的人哪,把书带回来给你们看就是了。我便也搜罗了许多书回来。还有一些仰慕我朝文化的夷人,也一并带回来了。”

唐三藏法师……

林永裳唇角抽抽的表示,“唐大人果然是效仿前贤啊。”甭管唐惜春是如何出的海,人家有本事是真。

林永裳说话风趣还时不时的赞美唐惜春两句,到傍晚设宴,令沈拙言一畔坐陪,唐惜春喝了两盏酒就有些管不住嘴,待酒一上头,那大嘴便没了把门儿的,拉着林大人的手道,“您就放心吧,大人的面相,二子一女是有的。我看大人也不似孤独之相,红鸾星或者动的晚些罢了。”他还冲着沈拙言一笑,“拙言实在是个孝顺孩子。”

林永裳淡淡瞟沈拙言一眼,沈拙言险些掉了手里的筷子,忙又给唐惜春斟酒:喝酒吧,你个唐大嘴巴!

及至唐惜春微醉告辞,沈拙言生怕他舅跟他算账,道,“惜春,我还是送你一程吧。”

唐惜春笑,“一点点醉,无妨,哪里还用人送。”带着仆从坐车走了。

丫环捧来醒酒汤,甥舅二人一人一碗端着慢慢喝,林永裳此方问,“你让唐大人给我算卦了?”怪道神神叨叨的给他院里种了棵桃花。

沈拙言微有心虚,道,“舅舅,你是不知道惜春的本事,要是别的和尚道士,我再不能信。惜春占卜,是真几分灵验的。”他这是不看他舅一把年纪还打光棍着急么。

林永裳问,“我院里的就是桃花阵?”

“嗯。”沈拙言点头,“陛下也让惜春给他在宫里设了桃花阵呢。”

林永裳道,“不会埋什么东西了吧?”

“就种了一株桃花,没别的。”沈拙言道,“就是舅舅院里的房屋花木以后都不要动了,这样旺一些。”

林永裳道,“你多跟唐大人学些有用的东西才是。”成天想这些有的没的。

沈拙言道,“我又不懂观星。”

“不是观星,是为人。”林永裳一口将醒酒汤饮尽,随手将空碗放在桌上,道,“唐大人为人不错,你们好生来往。”

转眼进了七月,中元节时,唐惜春还设了香案给祖宗上了柱香。皇帝陛下也去祭祖了,折腾了大半日方回宫,刚换了衣裳喘口气又有大臣来禀事,还不好不见,来人正是当朝相辅李平舟。

李平舟过来,不为别的,皇帝陛下登基已是第三个年头儿,福地迟迟不选,简直能急死个人。要知道,皇帝的陵寝可不是一时三刻能修好的,一修修他个几十年的都不稀罕。正常皇帝在登基头一年就得操办起来了,这一位个性奇特,大臣们三不五时的要上书说一说择福地建陵寝之事,皇帝陛下就是没兴趣,死不松口,简直能愁死人。

李平舟趁着中元节过来劝一劝,皇帝陛下道,“朕还年轻的很,着什么急修坟哪。”

修坟……

这是一国之君嘴里该说的字眼儿么?

鉴于皇帝陛下还不算昏庸,李平舟道,“老臣老了,人一老,嘴便碎,想的也多。人这一辈子,无非就是生前身后了。陛下登基已有三年,这福地择址之事,委实不能再拖了。”以为把地方选出来便没事了么,择地只是个开始,后头督建的事儿多着呢。这些事,都要工部去张罗,故此,身兼工部尚书之位的李大人十分为皇帝陛下的坟头儿着急。

皇帝陛下也给人催烦了,无奈道,“李相不必担心,朕择福地后,必在一旁为你留个位子,百年之后,咱们君臣还在一起。”

此一句话里便有若干含义,李平舟激动的一抖,皇上松口择福地自不必说,皇上的意思是将来允他附葬皇陵配享太庙,这对于臣子来说,绝对是至高荣誉与至高信任。

李平舟激动的都坐不住了,起身跪地谢恩。皇帝陛下将手一摆,“还有件事要与李相商量。”

“惜春当年奉先帝密诏出海行走海外诸国,委实带回许多书籍,还有一些海外之人。”皇帝陛下道,“此功殊不可没。”重要的还是唐惜春对沿海诸国的记录,非但地理位置详尽,连各个国家的一些风俗特产饮食习惯都有描述。关键是,海上定位的办法,还有诸多海图。这些功绩,要如何相酬。

李平舟思量片刻,道,“唐大人之功,陛下可赐官,只是依臣看,唐大人非凡俗中人,他长处在于观星,即使赐官,有一虚衔即可。钦天监,还是唐大人料理得来。”唐惜春的性子,都没人敢去送礼,无他,嘴上没个把门儿的,不知什么时候就得巴得巴的说出来的。再者,他只与脾气相投的人来往,不搀和其他是是非非。叫李平舟说,唐惜春虽然有些没神经,却不失为一个妥当人。但,钦天监倒罢了,唐惜春擅长这个,其他衙门,李平舟还不想坑了唐惜春。

皇帝陛下有些不甚满意,道,“依李相看,一伯爵之位如何?”

李平舟微讶,道,“只担心唐大


状态提示:第142章 赐爵啦~--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