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一代权臣>152 隔江笔仗
己的左将军韦护都一狠心囚禁起来了——对张龙这个资历只是略逊于韦护的张龙将军,一样是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压服,更不敢派他单独到江北去执行这样重大的任务。

因此,对长江中下游两岸毫不知情的唐建隆,便只能带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两眼一抹黑地便来到了长江北岸。

然而令唐建隆感到意外的是,迎接他的并非是北军无处不在的杀气腾腾的眼神,却是热情得令人甚至感到有些不好意思的招待——

他刚刚领军从渡船上下来,便有北军的专人迎接,将其送到已营建齐整的营盘之中安顿下来,又有一员形容颇为雄壮大气的武将负责过来同他联络。

这员武将不是别人,正是秋仪之先期派来的赵成孝。

赵成孝此来,奉了秋仪之的军令,除了要外松内紧地做好沿江防御之外,暗中还身负其他重任,因此他对这个唐建隆十分客气,一见面难得地说了几句好话后,便询问道:“唐将军,据说你是送郑鑫的战书过来的,不知是否待在身边?”

唐建隆早就听说过赵成孝的威名,见他亲自来迎,还有几分受宠若惊,忙回礼道:“这样紧要的物件,末将自然待在身边,正要交给赵将军,带入朝廷送到监国秋大人手中。”

“那好,那好。”赵成孝说道,“只是此物太过要紧,末将也不敢收受,应当由唐将军亲自交到秋大人手中,再由大人进奉圣上。”

唐建隆听了大惊失色,以为是赵成孝要自己捧着战书进京去面见秋仪之,却听赵成孝又说道:“末将之前听到后方传来的消息,说是秋大人正在往长江这里赶来,大概过个两三天就能抵达。不如唐将军现在这边暂住几日,待大人过来,再亲自交给他如何?”

唐建隆正奉有打听秋仪之这边情报的任务,这样的安排,他再满意不过,连忙满口答应下来:“好说,好说。全凭赵将军安排。”他一面说,一面作揖,唯恐赵成孝反悔食言。

将赵成孝送走之后,唐建隆也不敢有半点放松,连忙下令众军退出营盘,将这座北军提供的营垒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确定其中没有什么机关异常之后,才又命人重新驻扎进去。又命全军分为三班,三班人马轮流休息睡觉,就连饮食所用的粮米菜肉,都是从南方带来的。

这样太平无事地过了一夜,赵成孝又来拜访,却是来邀请唐建隆查看决战地点的。

这也是唐建隆北上的一项重要任务,于情于理、于公于私,他都没法拒绝赵成孝的邀请。然而现在毕竟是在对手的地盘之上,唐建隆唯恐有什么意外,点起一千军马,随自己一同行动。

赵成孝这边却是十分自信,除了自己本人之外,只带了七八个随从,便领着唐建隆往北方纵马而去。

这群人行进速度并不缓慢,然而走了有近一个时辰,却尽是一片无甚起伏的平原荒地。

唐建隆有些不解,问道:“赵将军,你也知道我是西北来的人,第一次到大汉东边来。都说东部尽是鱼米之乡,怎么没想到居然跟西北黄土高原一样荒凉?居然连一户人家都没有?”

赵成孝答道:“秋大人同郑鑫约定了,要退避三舍以为战场。这里的附近的居民农户,秋大人已下令他们暂时迁走,妥善安置了。等大战过后,再回归故里。”

唐建隆皱了皱眉头,说道:“末将也是农民出身,这样莫不是要荒芜了土地了吗?误了一时农时,可就是误了整整一年啊!”

赵成孝笑道:“唐将军是农民出身,末将也一样是农民出身。这点秋大人早就想到了,这边拢共迁走农户不过三千余户,不到一万五千人,都由官府出钱先养起来。待今年过冬之后,再发给种子粮食,免其三年赋税,这样估计也就能够恢复元气了。唐将军,你看不知这样做妥当不妥当?”


状态提示:152 隔江笔仗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