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一代权臣>153 再入京师

钟离匡听了,忙阻止道:“王爷心头之恨,学生感同身受。然而却不能因此就杀了杨元芷。杨元芷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若杀了他,不知得罪天下多少读书人。王爷眼看就是要登极称帝了,还望能容下他这个即将入土之人。”/p

“唉!”郑荣长叹一声,“若是两军对垒,孤必想方设法取而胜之,然后手刃敌手。可是……唉!原来就是当了皇帝也并不能随心所欲啊!”/p

“德配三皇、功高五帝是为皇帝,天下万民、芸芸众生无数双眼睛都盯着,皇帝又岂得自由?还请王爷留意。”钟离匡又将话题偏转过来,继续说道,“依学生遇见。秋仪之同河洛王爷有些缘分,他在京城百官之中又素有令名,因此可以请到河洛王爷出面说话;还有郑淼为人儒雅周全,其岳翁秦广源又是士林之中的领袖,由他在旁辅佐河洛王爷,应当也能将这件大事办理下来!”/p

郑荣一面听,一面点头道:“还是钟离先生思虑周全。本王这就传郑淼进京办事。至于仪之么……也不急于一时,你今晚且好好休息,明日一早再入城同孤三弟说话不迟。”/p

钟离匡又道:“还有第三件事,是为大汉江山长久考虑。今日已过冬至时节,不久之后就是除夕佳节。王爷要趁此时机,广收民意便要做好三件大事。一是要将登极大典办的风风光光、顺顺利利,好让天下百姓、五洲万国知道天命所向。二是要广开义仓,让全国百姓安安心心地过个年,让他们知道只有衷心跟着王爷,才有好日子过。三是要在明年年初加开一科恩科科举,这样就能收大汉读书人之心。”/p

钟离匡掰着手指头将几件事说完,终于最后补充一句:“这几件事情办下来,那王爷便可从容治国,缔造大汉一代盛世,也好让学生等沾光享福。”/p

郑荣闻言大悦:“好!先生果然大才!这几件事请,孤都记下了。我朝太祖皇帝尝言:‘可以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治国比之行军打仗更要难上千倍万倍。我大汉律法松懈、吏治腐败已久,孤正要下大力气整顿,到时还请钟离先生……还有仪之……多多辅佐!”/p

于是几人一直谈到金乌坠地,在郑荣大帐之中一同用餐之后,才各自回营歇息。/p

翌日清晨,郑鑫、郑淼两兄弟便按照郑荣的旨意,星夜赶到。/p

秋仪之同他二人见过礼,又一同拜见过父王之后,便同郑淼一道,各自骑了高头大马,在几个亲兵侍从护卫之下,进洛阳办事去了。/p

洛阳东墙被火药轰开之后,已变得岌岌可危。郑荣为长治久安计,立即安排人员招揽民夫,加紧修缮。/p

幽燕王郑荣给的工钱十分丰厚,主持的官员又都是从幽燕道调来的随军的主簿——不会克扣工奉,又加之近期乃是农闲时候,因此京城及附近壮丁听到消息,无不连夜赶来,清晨既开始劳作。/p

故而当郑淼和秋仪之来到洛阳城下之时,城墙被火药轰塌的几个缺口都已渐渐合拢。可即便这样,这段城墙依旧脱不了一副残垣断壁的模样。/p

郑淼见了,不禁长叹口气道:“京城洛阳乃是千年古都,遭受今日这般重创,不知何时才能恢复元气……”/p

秋仪之接话道:“其实洛阳城中往日气象尚在,完全没有什么损坏。只不过是火药威力太大,远远过小弟所料,因此城墙炸得确实难看了些,兄长才会有此感叹吧!”/p

谁料郑淼又叹息一句:“古之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贤弟这种攻城良法要是流传开去,那天下还有何坚城要塞可守?”/p

秋仪之却笑道:“兄长博学雅量,岂不闻‘天子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杰士为夹。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若只是以一城一地的得失为念,未免小家子气了。从古至今,恐怕也还没有正真永不陷落的城池呢!”/p

(误,以上取自《庄子·论剑》。上述描述本是指“诸侯之剑”,笔者认为形容“天子之剑”更加恰当。另,笔者非常不喜欢庄子的文风,这篇《论剑》算是最不像庄子写的了。笔者喜欢荀子……)/p

郑淼答道:“贤弟能有这番见识,愚兄真是甘拜下风,怪不得也是极器重你了。然而这些事情,都是父王考虑的,我们做臣子的,只要想着如何为锋、为锷即可,不到迫不得已,不可越俎代庖啊!”/p

郑淼这几句就牵涉到了臣下自全之道了,秋仪之听了也不能不心悦诚服,忙在马上作揖道:“小弟领教了。”/p

于是郑淼、秋仪之这兄弟二人边走边聊,还一边穿街走巷观赏京城风物,不久便已来到河洛王郑华的府邸跟前。/p

郑华乃是郑荣的亲兄弟,也是郑淼和秋仪之的长辈,两人不敢造次,远远就已下马而行。/p

却见郑华府邸门前及附近站了不少巡弋兵士,看面相倒也相熟,显是幽燕兵丁。/p

郑淼见状,眼前掠过一丝不快,叫来领头的将佐,铁着脸问道:“是谁叫你们来此处办差的?”/p

被郑淼叫来的是一个都尉官,同郑淼也有过几面之缘,却从未见过这位素来温文尔雅的三王子殿下,说话如此


状态提示:153 再入京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