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一代权臣>104 艰难的抉择
仪之有什么话,只管说来便是。”/p

秋仪之听了,忙作揖道:“义父这两句谬奖,仪之不敢承受。只是想到还有两条计策,并不与钟离师傅之策矛盾,只恐画蛇添足,因此要向两位师长讨教。”/p

钟离匡原本也同郑荣一样以为秋仪之要乘机讨赏,却听他一心想帮幽燕王爷脱离,却没有虑及半点功名利禄,因此心里也觉欣慰,便顺势说道:“我的计策也不过是一时仓促之计罢了,仪之看出什么破绽,自可当面指正,不必心怀顾虑。”/p

秋仪之却道:“不敢不敢,师傅之计在仪之看来妥帖得很,确有釜底抽薪之效,我不过是有两条建议罢了。一则:义父赐我胯下那匹汗血宝马,日行千里,义父可否就便修书一封,交与赵成孝,让他跨马先行一步赶回幽燕送给几位兄长,也好让他们早做准备……”/p

郑荣一听,便知这是一条妙策,不禁直起身子,却触动一根受伤的肋骨,疼得他又半躺下来,喘着粗气说道:“本王先下精力不济,可否请钟离先生代笔?一是要幽燕道这就动员精兵,严防各处关隘,不得松懈。二是要迅夺取庆州道的黄河渡口,能拿下安河镇这处要隘便更好。三是郑鑫、郑淼在幽燕留守,崔楠、韦护及郑淼三人,领三千精骑,立即渡过黄河,赶来接应,不得有误。”/p

钟离匡一面听,一面取出马车上备着的笔墨,待郑荣话音刚落,他已文不加点、下信,轻轻吹干墨迹,便送到郑荣面前。/p

郑荣看了,赞叹一句:“先生大才,这封书信上所写,正是本王心中所想。先生在这颠簸不已的马车中草就的这笔行草,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可谓独步天下了吧。”说罢,从钟离匡手中取过舔饱了墨的毛笔,在书信下方落了款,便又递给秋仪之道,“此信,你可交给赵成孝,让他送往广阳。那第二件事呢?”/p

秋仪之接过郑荣递来的书信,小心翼翼地折叠好,这才说道:“这第二件事,却与钟离师傅有关。”他望着钟离匡一脸疑惑的表情,“记得当初学生整理审阅天尊教典籍时候,师傅曾派来一名叫阮文远的书办帮忙。学生这番进京,机缘巧合之下得知,这阮书办有位族弟,正在潼关当千总,负责的正是关防事宜,或可有所助益。”/p

钟离匡听了,眼前顿时一亮,问道:“仪之此话当真?”看见秋仪之十分确信地点了点头,便又取过纸笔,“唰唰唰”写了一张纸条,交给秋仪之,道,“此信可交由赵成孝一同带往广阳,我已命阮文远随军赶来接应。”/p

秋仪之接过纸条,看了看,却道:“一来一回,阮书办未必能够赶得上,但兵法有云:‘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这多一分准备,便也就多一分胜算。”说着,又嘱咐了郑荣和钟离匡几句安心休息的话,便钻出马车,依计布置去了。/p

于是赵成孝换了那匹已同自己混得精熟的汗血宝马,怀揣两份事关重大的书信,往潼关方向飞奔而去了。/p

秋仪之又将忆然、也鲁、温灵娇等人所带所有金银财宝聚集一处,统统交给张龙,要他散给那些无力随军东撤的兵士,要他们就近隐藏在近畿地方,以待日后起事。/p

张龙虽不情愿,但想到这是幽燕王郑荣的军令,又听秋仪之一番入情入理的解释,便也只好依令而行。/p

秋仪之自己则从一行人之中选出三十名战力最强之士,换上精锐战马,又会同尉迟良鸿、也鲁两人,凡见官道上的驿站,不由分说就是一通冲杀。这些驿站还未得到消息,全无准备,略加抵抗便已举手投降。秋仪之倒也不难为那些驿丞,只在抢劫其中驿马之后,将驿站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p

/p


状态提示:104 艰难的抉择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