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原始社会之天神下凡>第134章 造牛车

除了把肉食送回去大蛮城以外,还需要从大蛮城那里运送红薯或者粟米过来。

这样一来一回,需要搬运的东西很多。全部靠人来背,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必修要发明一种运载工具。

如今不是有很多牛了吗,可以用牛来当畜力,只要做一个车就好了。

车的话,农村用的是板车,只有两个轮子,车轱辘上面加一个车身,就可以了。

平时靠人拉人推如果有需要,用绳子架在牛脖子上,那也勉强可以用的。

王东找来了木,他是木工师傅,两个人研究了一下。

木听了王东对车体的大概描述,只是有一点点概念,毕竟这又是跨时代的发明。

上面的车身是很简单的,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用一些木板来钉一个没有盖子的棺材。当然了,考虑到要装很多货物,这个车身要稍微大一些,长两米,宽一米五左右就好了吧。

这样的结构一说,木很快就明白了,把这个工作交给了他的徒弟。

最困难的是板车的两个车轮,车轱辘怎么弄?

圆形的车轮,用木板钉起来,勉强可以看,好像是车轮,但是行动起来坚持不了一分钟。

因为不够圆,所以支撑力不够,不均匀,随便更重一点的东西就把它给压破了。

想起农村的板车,车轮也不是木头制作的,而是金属加上橡胶轮胎。

虽然现在有金属,但是工艺很差,想要做出那种车轮,估计很难。

王东和木两个人搞了好几天,没有什么进展,木料倒是用掉了一大堆。

这个时候,徒弟们已经把车身给做好了,抬着来给王东看。

“尼玛的,你们这几个人一扛,还真有点像轿子呢!”王东开玩笑地说。

车身做好了有什么用,没有车轮,简直就是一个累赘。

“大王,我不知道你说的那个车轮怎么做,但是我们不是有牛吗,可不可以让牛直接拉这个木头框子?”木看着那个车身。

“直接用牛来拉这个木框,你脑洞也太大了一些吧,路上到处都是石头杂草,这哪里能拉得动,又不是在雪地里的雪橇。。。”

说到这里,王东突然眼前一亮,对啊,雪橇啊。车轮我弄不出来,雪橇我总能搞定吧。

雪橇虽然也有个雪字,但是也没有说一定要在雪地里面才能走呀。在这样的草原,雪橇挺有用的,只要做的好,一定可以用的。

而且,目前来说,大蛮城到狮虎据点之间,也没有清楚的大路,都是一些凹凸不平的草地,如果用车轮,那说不定还得要派人先修一条大路出来,那个工程多大,还不如雪橇,立即能用。

雪橇的构造是怎么样的呢,上面应该差不多,就是一个木头框架,可以放货物。

关键工艺应该也是底部,把车轴车轮等部分变成两根光滑的,两头上翘的板。

经过考虑,王东使用了几根毛竹,因为竹子比较坚硬,而且很光滑。但是耐磨吗?不知道,这个先试试再说吧。

截取一根长三米的毛竹,不能太粗壮的,因为需要弯曲,但是也不能太细,因为要承重,这之间的把握,就只能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摸索了。

将三米长的毛竹两头距离三十厘米左右的地方作上记号。然后用火适当地烤这个部位,不能太过,否则就起火烧成炭了,也不能不够,因为如果烤得不够,竹子就还是很硬,弯不起来。

就算强行弯起来,那也会断掉,达不到需要的效果。

以前看竹匠师傅作的是,烤到青竹片上冒出滋滋的水泡的时候就差不多了。

拿出来,用一节圆木压住经过火烤的部位,然后用手抓住短的那一头,慢慢地掰弯。弯曲的角度也不能太大,否则就变成四方形了。

一根做好以后再做一根,两根之间用木板架起来,钉上钉子,把车身放在上面,也用钉子钉牢固。

一件简陋的雪橇车就做好了,用两根粗绳,一头绑住雪橇车,另一头绑在牛身上。

没有学过犁地的水牛不同意让人绑,有学过犁地的那几头牛则反抗没那么大,它们肯定还以为是去犁地呢。

后来王东干脆直接用犁田的那个前部支架和绳索,只不过犁田后面拉的是犁,现在换成雪橇车而已。

熟悉味道,水牛们没有反抗,被人架上了绳索。

“嚯。。。”王东扬鞭驱赶水牛。

“哞。。。”水牛以为犁地,用力一拉,不是那么回事,比犁地更轻松啊。

那是当然了,只有一个车架,里面空空的,啥都没有。

老牛拉车,“哐当,哐当”,走一步算一步,慢吞吞。雪橇在地上摩擦的声音好刺耳,但是平稳前进。

老汉推车,王东就是那个老汉,带着老牛在城外草地上走了一圈,重点观察了一下遇到凹凸不平的地方是否会翻车。结果担心是多余的,根本没有问题。


状态提示:第134章 造牛车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