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标铜>第五十章 灯火遥连乱乾坤(十五)
得的产能实在是不值一提的。

总之,蒙脱石散的加工以元老院的技术并不算难,唯一稍微有点技术含量的香兰素也可以通过从香荚兰的种子中萃取而得,只不过这套工艺除了元老院外目前还无人能够复制,他自然也不怕李可灼能够学去。

等李老爷消化自己语言的时候,王星平才缓缓道出了他的目的,“此物虽然产自边荒,却还是赖崖州知州潘大熙相助,不然生黎断不肯将族中圣物相让。今年就是外查之年,他有心想要谋一个琼州府中好些的州郡。客卿想必也知道,似潘刺史这样没个进士出身的在官场上是有多难,星平左思右想之下他这事也就只好拜托到你这里了。”

‘潘大熙?’李可灼默念着这个名字,似乎以前从无印象,看来的确是个无名之辈。然而这样的无名之辈来京请托怎么会找到王星平这样的小子身上?要知道王公子虽然有些名声,但那也是在贵州,跟琼州那是八竿子也打不到的,但他随即便不再多想,只要这药对皇帝有效又何必去在意这些,只是斟酌起其中的利弊来。

“公子的意思是要李某在皇上面前举荐?”他看起来有些为难。

王星平笑道:“李老爷是想差了,只是让你在献药时将潘刺史的开采之功捎带一二,至于举荐自然有其他人去。”

李可灼闻言面色随即好转,如果愿意,这献药之事将王星平一并带上都是可以,他又怎会再有话说。

而这举荐之事在王星平这里自然是落在徐光启头上最好,那耶稣会在三亚传教成效颇彰,这些日子里已有书信传到了京中,徐光启对那边的事情大致也了解了一些。这位潘知州无论奉教与否都该是他交好的对象,相信只要往这个方面去敲敲边鼓,徐光启不会不卖这个面子。

“公子将这药的用法用量说与我记下,过几日我便去献药。”

看着李老爷高兴的模样,王星平不忘提醒,“此药主治的还是泻痢之症,与以往一样切记使用不可过量过频,不过陛下若要彻底康复,还要另加调摄才是。”

“敢问这调摄之法?”

“多喝

热水。”王星平想都没想便说了出来。

…………

接下来的日子,王星平除了一些必要的走动便将心思放在了国子监的入学考试上,连天津都没有再去,与傅小飞的联系也全靠电台。

在李可灼拜访王星平的三日之后,他便将蒙脱石散献了上去,加上一并提出的医理和调摄之道,恐怕是因为已经有人背锅,这一回倒是没有惹得太医们过多的反对。

而不知是对海外仙方的心理作用还是这蒙脱石散当真奇效,皇帝的身体的确是见好了,嘉蔬署传出的消息,朱常洛元气恢复了不少,听说连饮食也在渐渐改善,还点了爱吃的莲子羹自用,对李可灼更是看重有佳。

是后内侍们便按李可灼所言每日都伺候朱常洛饮用大量淡盐水,看起来因为脱水导致的电解质紊乱也改善不少,神志也清明了起来,这几日更没有再召宰辅入宫交代后事了。

当然皇帝的身体依然虚弱,毕竟急性脱水症有没有导致其他脏器受损的确不得而知,如今看来后续会不会有事也还在两可之间。不过王星平觉得若是朱常洛真能过得这一劫倒也是桩好事,国有长君,社稷之福,而且今后的历史恐怕也会更精彩的。

皇帝的病情消停了,但皇帝的亲戚却并未消停,朱常洛的舅舅王皇亲,还有原太子妃郭氏的亲族都在京中到处张告揭帖,将此次皇帝病重的罪魁祸首指向了崔文升和他背后的郑贵妃。

坊间倒都能够理解,毕竟皇帝生母王氏和先太子妃郭氏都早已亡故,如今皇帝刚刚即位,连后妃的册封都还没做,若是就这么出个意外,新上位者到底会是朱由校还是福王朱常洵可就不好说了,是以两家之人在京中四处活动声势好不热闹。

这事情原本朱常洛若是没事,那也就是闹剧一场,但偏偏王星平知道皇帝的命可并不把稳,故而他在这场风波中也尽量低调起来,并未如那些言官一般看热闹不嫌事大,更是旁敲侧击让王尊德和徐光启都尽量低调,李可灼那边也带了口信,无论李老爷此番献药得了多少好处他都不打算去沾半分功劳的。

十天时间匆匆而过,从天津的来信中得知新近落脚的湖广土兵也都安顿得不错,丁艺经过这些日子历练更是益发的干练,基本上替代了徐骥和孙元化的工作。而万通行也在这短时间内又送了一些蒙脱石散上来,且此药因为制作简单量也足够,加之通过宫中似乎渐渐就要打开名气,元老院也打算在京师和大明北方开始少量销售,目今正在寻找可靠的包销渠道,而几家皇店便是最好的合作对象。

将身边事情安排妥当,是日王星平起个大早,早早便赶到了位于崇教坊的成贤街,国子监正在这条街上。国子监在西,文庙在东,这是典型的左庙右学格局(注:明代大多数地图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盖中国传统以坐北朝南为尊)。

和一同前来的其他几位参考监生一样,他也先去后面的文庙拜了一番至圣先师,然后才施施然往监中而去。

【参考文献】

1、《大明会典》

2、《明神宗显皇帝实录》

3、《晚明史》樊树志

4、《万历野获编》沈德符

5、《明史?列传第八》

6、《明史?列传第八十一》

7、《明宫史》

<

状态提示:第五十章 灯火遥连乱乾坤(十五)--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