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玩宋>168.第一六八章 洛阳见闻
家中长辈写个序吗?

赵仲针现在对王雱的话无条件信服,振振有词地说:“即便官家不是我叔祖父,那官家也是爱民如子的君王,既然官家爱民如子,我们定然也要将官家当成爹!爹您想想看,我要是想让您给我写序,那肯定是不用犹豫的!”

赵宗实:“……”

你难道没发现辈分乱了吗!

赵宗实算是明白官家怎么那么喜欢王雱那小子了,光凭这套给人洗脑的歪理就很难让人对他生出反感来!

得了官家允诺,赵仲针整理起稿子来更积极了,没几天就把写了小半年的《洛阳见闻录》带去找王雱,让王雱给他画插画。赵仲针还顶着他跑得红扑扑的小脸蛋和王雱分享喜悦:“我跟你说,官家答应给我们写序啦!”

虽然官家说的前提是“要是我觉得好”,但赵仲针这年纪的小孩对自己永远信心满满,再加上还有王雱画插画,他觉得肯定非常棒!

王雱听完赵仲针的神来之笔,欣慰地摸摸他的脑袋:“干得不错,就该这样做。”官家写的序啊,多好的噱头!这是要是由他去干,怕是会被台谏喷得体无完肤,但是赵仲针去干可不一样,赵仲针姓赵,还是众人殷殷期盼的准皇子之子,未来的准皇孙。人家自家人的事,你们插什么嘴!

得到王雱的肯定,赵仲针很高兴,还期待地让王雱给他斧正,免得他有什么地方写得不合适。

王雱收下稿子,当晚就挑灯创作起来。没过几天,王雱便带着校对好、排好版的样书去找赵仲针。

赵仲针年纪小,字里行间难免透着点小天真,这些部分王雱只字未动,因为有的事从这个角度去写更加鲜明有力,年纪大了,三观稳了,写出来的东西难免会夹带私货、有失偏颇。赵仲针的天真和理想化,反而把某些事实衬托得更加残忍。

王雱画起插话来就没那么留情了,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一些流民是怎么来到洛阳、怎么在洛阳安顿下来的,这些人遭遇过的苦难让他们只要能吃上一顿饱饭,就露出欢喜不已的神情。

赵仲针看完王雱带来的样书,觉得王雱的画画得好极了,高高兴兴地拿着去给官家看。

官家原以为赵仲针写的是游记之类的,留下搁在一边,等着处理完折子再看。翰林学士王珪随侍御前,听到这书乃是赵仲针和王雱合著的,便提出要看一看。

得了官家允许,王珪拿起样书看了起来。他原也以为两小孩肯定是写些有趣的见闻与官家分享,一看之下才知道自己小看了这两小孩,此书一出,怕是会引起朝野热议!

官家批阅折子之余瞧了王珪一眼,见王珪神色不对,便问:“怎么了?两小孩写了什么不妥当的内容吗?”

王珪是个谨慎的人,并不多评价,只恭敬地道:“回陛下,没有不妥,只是与臣想的不大一样,陛下看过便知。”

官家顿时起了好奇心,接过王珪递上的样书,笑着说道:“好,朕这就看看。”

只是这书看着看着,官家的笑容便渐渐收敛起来。

他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京城繁华之处,即便知道各地天灾频频、**不断,那也仅仅是知道而已,并没有什么实质的体会,只觉得又要遣人去赈灾,十分烦扰。

看到书上一句句天真却残酷的言语、一个个支离破碎却又极力想生存下去的家庭,官家猛地意识到许多事不仅仅是一纸奏折,还是天下百姓的切身之痛。

看完全书,官家神色怅然地与王珪叹息:“朕不如两个半大少年。”

这话王珪可不敢接,诚惶诚恐地道:“陛下乃圣明之君!”

官家道:“朕要亲自为此书题序。此书,该让天下读书人都看看,让他们知道学了学问要做什么事、解决什么问题!”

王珪当即备好笔墨,让官家为《洛阳见闻录》题序。

作者有话要说:

王小雱:少年,我看好你,我们一起来搞事!

*

今天

甜甜春沉痛宣布

六千全勤壮烈牺牲

它走得很安详,没有痛苦qaq

甜甜春也不想!失去它!毕竟那关乎钱钱!但是最近,总是十二点才睡,我已经好几天没能早醒了,也没有时间多看书多看资料,所以想了想,还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先放弃挣扎,养精蓄锐再战江湖qaq

大家么么哒!

最后,大家最好不要随便尝试甜甜春的旧文,画风,和这篇,一般是,不一样,的【迟来的预警

想看画风相似的,可以先收藏《闲唐》和《嬉闹三国》,既然放弃挣扎六千字,就可以放一下三国的文案了!可萌了!大家戳进专栏就可以收藏!还可以顺便收藏甜甜春的专栏!

《嬉闹三国》

曹冲醒来的那天,他爹正泪流满面地和他的哥哥们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若是冲儿活着,我定会让他继任我的位置!”

曹冲转头一看,床前站着一排哥哥。

大哥虎背熊腰。

二哥目露凶光。

三哥神色悲戚。

曹冲一动,所有人齐刷刷地看向他。

曹冲:?????这么吓人的吗?!

*

某年某日,曹冲诗兴大发,吟诗一首,左右记之: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单煮不好吃,不如加点料。若不嫌麻烦,还可做豆腐。豆浆香且美,豆花嫩又滑!一豆能多吃,切莫只水煮!


状态提示:168.第一六八章 洛阳见闻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