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逍遥江山>281章:鱼翔浅底
经过激战,明军大获全胜,本雅失里只率少数轻骑逃走,朱棣下令班师回朝。由于轻装前进,在回师途中,明军的粮草供应紧张起来,士兵几乎断粮。是他建议朱棣将御用的储粮散发给将士,并且让军队中粮多与粮少者借贷互济,还京后加倍偿还。朱棣采纳了他的建议,使明军顺利地度过粮荒,胜利班师回朝。

永乐十二年,朱棣带着皇太孙朱瞻基,率领五十万大军开始了第二次北征蒙古的战争,他再次随行。这一次他承担了两项基本任务,其一,向朱瞻基讲说经史。其二,掌管皇帝的玉玺,充当朱棣的机要秘书。

行军期间,朱棣在自己的大帐中单独召见他,同他讨论军队粮饷的问题,他不卑不亢,以:“择将屯田,训练有方,耕耨有时,即兵食足矣。”提出一套实行军屯以解决粮草问题的计划,得到朱棣的首肯。虽然朱棣的第二次亲征,明军损失不小,但也使瓦剌大伤元气,此后大约七年多的时间里,北方基本保持了稳定。

永乐十九年,群臣反对迁都,是他与户部尚书夏原吉、吏部尚书蹇义等坚决支持迁都,并且在《题北京八景卷后》指出:“迨我皇上继承大统,又以蓟燕左环苍海,右拥太行,内跨中原,外控朔漠,宜为天下都会,乃诏建北京焉。”永乐十九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这次风波,正是因他杨荣等人极力支持朱棣,使风波很快平息下去。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朱棣在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随从宦官马云等人不知所措,是他指挥若定,与金幼孜商议,认为离北京尚远,为防止军心涣散,应秘不发丧。他们用锡铸椑将朱棣尸体收殓起来放在车中,每到一地进膳和平时一样,明军浑然不觉。

他和海寿先回京师,向太子报告情况,决定处理方法。结果,朱高炽顺利地即位,国家政局未发生丝毫的骚动。他也因贡献突出,被晋升为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并食三禄。

如今的他因,谋而能断,老成持重被人称作“东杨”。对于这份荣辱,他从未推辞,在他看来,这些是他应得的。

他为人虽有些恃才自傲,难容他人之过,与同事常有过节,并且还经常接受边将的馈赠,因此往往遭人议论,但他并不以为意,只要皇帝信任他,旁人的言语又算得什么呢?

新皇帝登基,他与杨士奇、杨博同时入阁,杨士奇以文见长,善于处理政务,杨博为人处事谨慎,以老成稳重闻名,是百官的楷模,唯独他其性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善谋划,尤其在边防的事物上,他有一种天生的敏锐。

蒙古在朱棣即位后,蒙古虽处在分裂仇杀之中,却并未归附明朝。为了解决蒙古问题,朱棣一方面直接针对蒙古三部采取分化瓦解的措施,另一方面着力于东北和西北地区的经营,形成控制蒙古地区的一把钳子。在实施这一战略过程中,他先后被派往甘肃和宁夏。杨荣恪尽职守,详细地了解山川形势、军事配备、军民士气、城堡建设,对蒙古的一切了如指掌。

^^^^^^^^^^^^^^^^^^^^^第二更了,今晚还有一更,会来得晚一点,还请诸位莫要见怪!~


状态提示:281章:鱼翔浅底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