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女皇>第一百三十一章 历史什么的,丢到垃圾箱就好了

秦良玉所猜想的一点儿不错。

宋应昌在辽阳见到了被关在牢里的沈惟敬。

两个人都是石星的心腹,一见面自然是两眼泪汪汪,执手诉衷肠。

见过沈惟敬,石星知道了原来日方其实一直有人(小西行长)要跟明朝和谈的。

而且也知道了是李如松从中作梗,直接私自收押了沈惟敬,让这个消息沉寂了下去,没能顺利传到兵部。

宋应昌十分感激沈惟敬的贡献,让他在辽阳的大牢里多待一阵,自己这就去请救兵。

他请的救兵自然不是别人,是石星。

在辽阳,宋应昌把沈惟敬会见小西行长的结果和他被捕的消息火速传回了京城。

知道这些情况之后,石星大为恼怒,他万万没想到,李如松竟然赶在他眼皮子底下玩这些。

还没等石星想出来该怎么折腾李如松,碧蹄馆之战的结果送到了京城。

石星为这事儿高兴了好几天,心说这是李如松你自己送上来的大礼,那就别管我不客气了。

他立刻草拟了一份策略,去找了内阁首辅赵志皋商量。

赵志皋表示我老了,你是兵部尚书,自己权宜行事吧。

石星等的就是这句话,立刻甩开膀子忙活了起来。

古话说得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那都是老黄历了。

明朝作为一个非常成熟的封建体制,早就开发出了新的办法,保证你将在外,君命必须要受。

那就是军队的钱粮供给,统统都由文官来辖制,而且一般是每次只给一两月的钱粮。

随后根据战争进展情况,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的给。

这就解决了军队出征之后是否继续听命于中央的问题。

任何一支大军,只要你主将不服从中央的命令,就断你钱粮。

一个月之后,手下的士兵没饭吃就要生兵变了,你主帅再有能力又能怎样?

别说他只是一个李如松了,就是皇帝老子来了都不好使,而且明朝是真的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的,那就是土木堡之变。

鼎盛时期的大明朝,明英宗御驾亲征,从北京出发,刚到内蒙古一带,补给就断了。

说出来都没人信,可确实就发生了。

后来明军不得不从内蒙古退回到土木堡附近。

土木堡在哪儿啊,就在如今的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距离北京只有不到300里地。

五十万明军还带着明英宗竟然在这儿断了粮。

这时候,太监王振下令移营。

饥渴难忍的军士们一哄而起,人马失序,乱成一团。

也先趁着这时候率领瓦剌军策马进攻,明军仓促应战,所以兵败。

五十万明军被也先的几万人打垮,皇帝也被掳走。

文官们表示,我疯起来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你小小李如松,还想翻天?

自打知道了宋应昌在辽阳见过沈惟敬,秦良玉便在苦苦思索着下一步该如何是好。

她估计兵部不让进军只是暂时的,马上就会有新的安排下来了。

果然过了不到五日,石星的决断传到了开城。

送到开城宣读的兵部决议罗里吧嗦一大堆,但是核心内容非常简单,就两个字。

和谈。

兵部要与丰臣秀吉议和,不再打下去了。

得到了兵部的明确指示,宋应昌立刻跟打了鸡血一样,他马上着手给小西行长写信。

作为文化人,宋应昌写给小西行长的信还是很有文采的,而且还规规矩矩的给这封信起了个名字《宣谕平行长》。

信里说只要日本愿意“尽还朝鲜故土,并还两王嗣以及陪臣等,归报关白上章谢罪……封尔关白为日本国王”。

两王嗣指的是被加藤清正抓到的两个朝鲜国王子。

宋应昌写完了信找人送给了小西行长,还不满足,他感慨终于是时候轮到自己大展拳脚了。

便自作主张的对在开城的朝鲜大臣们说道:“约于开春四月初,尽还王子陪臣等,渠卽回巢。我当差官,勒领倭众,卷还于关白处,受关白降书以回。方题本请旨,封关白为日本王,使之由宁波入贡。”

也不管朝鲜人怎么看,怎么想,直接就替他们决定了,明朝不打算跟日本打了。

小西行长和石田三成方面很快投桃报李,也给了答复,说和谈可以的。

宋应昌心花怒放,喜不自胜,随后派出了自己的两个幕僚,让他们去日本,直接和丰臣秀吉面谈。

历史上,经历了碧蹄馆一战,李如松没能达成攻占汉城的目标,虽然后面放火烧了龙山粮仓,但明军钱粮不济,无力再发动进攻。

日本方面也没办法反击,他们的粮食没了,而且经历过平壤和碧蹄馆两战,再没有任何一个军团愿意出击明军。

况且此时的朝鲜北部处在能冻死人的冬天,夺下来也守不住。

丰臣秀吉和石星两个人郎有情妾有意,胡抛媚眼,决定苟合。

两个国家,都暂停了军事行动,在明面上展开了谈判。

不过秦良玉不懂历史,她也不在乎这段历史原本应该怎么发展,她只觉得不能就这样谈判。

日本侵朝的野心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在朝的十万倭军,这股有生力量也没有被消灭,此刻和谈,遗祸无穷。

两个国家距离如此之近,日本随时可以卷土重来。

一边是宋应昌在前线组织和谈事宜,另一边,秦良玉却在争分夺秒,她希望能在这样的条件,找到一条破解之道。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一章 历史什么的,丢到垃圾箱就好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