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仙侠修真>一名隐士的前半生>第一百七十六章 妍子比我快
杯的性质,叫它茶杯,是茶水和杯子因缘合和的产物,一旦有一个因素不存在,它就不叫茶杯了。这种因缘合和随时产生随时消失,所以茶杯没有固定性质。”

他放下了茶杯,我理解起来有点绕,我于是想澄清一下:“是不是可以这样来说这件事。我叫小庄,但我身上没有一个部分具有小庄的性质,名字是可以改的,身体哪一个部分都不包含小庄的性质。我叫小庄,只是我这个社会的、生理的复合体,组合起来形成了大家所说的小庄,这样理解吗?”

“对!”他看着我,说到:“既然你刚才说了物理学,那么,所有电子都是一样的,它们的组合不同才形成了不同的物质。其实细分这些物质,会发现它们最小的单元都是差不多的。那么,一样的粒子形成看起来不一样的事物,那么,所谓事物的规定性,或者说事物的性质也就不存在了。”

我明白了他所说的意思,他倒谦虚地笑笑:“我也是肤浅理解,要亲身体验才是真,我说得不一定对。”

妍子鼓起掌来:“你们说得好高深呐,我一句也没听懂!”

文大姐说到:“别听他们那一套,没用的,是冷是热,自己经过了才明白,他们这是话赶话,听多了,晕!”

下午的雨早就停了,阳光开始映射下来。谈话结束后,一起制作晚餐,在厨房,我主动当起了学徒,因为,他们制作的菜,真可以叫色香味俱全。

晚餐过后,云南黑得晚,太阳的余晖没有完全消散,我和妍子出门,简单地步行了一会,买了些日常用品,在回来的路上,一阵凉风次来,我伸出一只手来,抱紧了她,互相温暖同行,我明白抱团取暖的意思了。

还是按昨晚的方式,早点洗漱整理,上床睡觉,免得凌晨练功起不来。当然,今天我们出去,买了一点牛奶面包之类的零食,早上练功回来补觉后,就已经过了主人家早餐的时间,如果饿了,可以抵挡一阵。

妍子在简单练完柔韧性训练后就睡了,我还是拿起那本老书来看。当看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句话的时候,简单差点拍床叫绝,看到妍子熟睡的状态,止住了。

这不是跟文大姐说得一样吗?真正要知道水烫不烫,你尝过就知道了,不必要用摄氏温度还是华氏温度来说明,也必要用沸腾和冰点来界定,只要喝过的人,就完全明白。

体验,最直接。语言,很失真。

时间到了,我们起床整理完毕,就来到楼下。进屋就进入直接打坐的阶段,大家也熟悉了,也没那么多拘谨。文大姐夫妇都是穿的宽松的衣服,她劝我们下次也穿宽松自然些,免得把肚子束缚了,改变了注意力的方向。

我观察自己的呼吸,刚开始十来分钟,有故意控制的倾向。我本来是想模仿刘大哥昨天所说,呼吸越来越轻越来越细的状态,结果搞得很不规律,肚子也胀得很。

当我长舒一口气的时候,刘大哥看出来了,对我说到:“不要管呼吸长短,只是看它,长短无所谓,用第三者的视角观察它就行。”

奇怪的是,我慢慢进入观察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呼吸反倒平静了不少,渐渐平稳,越来越细了。

但当我意识到自己呼吸越来越细,想保持这个状态时,呼吸又开始变粗,我知道,自己的又在想控制呼吸了。马上收回心神,只是观察,不管呼吸粗细,这样,呼吸又开始变细。如此反复数次,我终于进入了所谓“无意呼吸,有意观察”的状态,人开始变得轻松起来。

但是,我身边的妍子,仿佛有动静,我微微睁开眼睛,发现她摇了起来,仿佛身体上半部分绕着一个圆形在转,动作幅度越来越大,终于,她叫了起来:“大姐,我这是不是不对啊,你们坐着不动,我怎么越坐越摇呢?”

文大姐说到:“这是正常的,这是你身体气机发动的表现,说明你呼吸训练到了安静的程度后,静极生动的状态。”

妍子不放心:“那我该怎么办呢?”

“摇就让她摇,不要管它。反正也没什么危险,最多倒在地毯上而已,对不对?你只管观察你的呼吸,久了,就不会摇了。”

文大姐这样解释,我倒是有点不放心:“大姐,她这样练,是不是容易走偏?我听说练气功的,有走火入魔的现象,它与你说的静极生动有什么区别呢?”

“每个人刚开始,都会有这种现象,动作幅度有大有小,反应部位也各不相同,小高这种情况,说明她进入静的程度比较快而已。小庄,你如果真正开始进入静的状态,或许有其他反应,这是正常的。我们都是这样经历过来的,不要管它。”

刘大哥说到:“原来我们一行十多人,在寺庙学习的时候,有的人筛糠、有的人打滚,和尚不管,说这是正常的,我们都有过反应,过几天就好了。记住,静坐中出现的所有现象变化,都不要过分在意,只用第三者视觉冷静观察,就没有任何走火入魔的危险。所谓走火入魔,都是太在意现象,而造成的。所有现象都是空,你在意它什么呢?”

他们既然是过来人,那就不用怕了。我们继续坐下去,奇怪的是,妍子好象也不像先前那样摇了,渐渐平静了下来。

一个小时的时间到了,我们下坐,妍子的腿有点麻,但坚持了一个小时,也不简单了。妍子问文大姐:“我后来不控制身体,它反倒不摇了,这是怎么回事?”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六章 妍子比我快--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