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盛唐余烬>第三百三十六章 屈打

登闻鼓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制度,传说自商周之时便有了,随后的几千年里,一直保持和完善,因为从理论上说,这是普通百姓唯一能与天子交流的机会,所谓的“上达天听”就是指的这个。

唐制,朝堂之外设石、鼓各一,有冤不能自诉者,立石得闻,有案欲奏于天子者,敲鼓咸知,立石者由左监门卫负责传达,敲鼓者由右监门卫负责上诉,接案官员不得推诿不得阻拦,有点像是的后世的信访制度,当然它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天子不一定会真得接见并为你伸冤。

历史上在清以前,这都是平民百姓的一项政治权力,宋朝时有一个很特别的例子,一位东京的百姓敲登闻鼓求见天子,当时的天子宋仁宗真得接见了他,结果那个百姓并不是受到了什么天大的冤情,而是丢了一只猪,你没看错,就是丢了一只猪,这要换到后世的明清,一个欺君罔上的罪名是跑不掉的,最好的结果也是一顿板子伺候,可仁宗皇帝只是笑了笑,虽然并没有派人去帮他找猪,可是赔了他一千钱,大概能买十头猪的样子吧。

这个例子说明,登闻鼓制度是一种很朴素的舆论监督权,不一定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不可或缺,唐朝也是一样,仆固砀他们之所以惊讶就是因为这鼓敲响的时候不多,但是当真响了,或许就是不小的事情。

看着被带进来的身影,哥舒翰微微有几分错愕,因为那分明是个女子。

“这是哥舒相国,有什么话,请说吧。”

王蕴秀抬头看了一眼,蹲身行了一礼,口齿清晰地说道。

“民女王氏,家父故河东节度使讳忠嗣,此次前来,是请天子为民女申冤,惩办害死家父的凶手。”

“什么?”

哥舒翰怎么也没想到,会是故人之女,更没有想到,她一开口,说的就是本朝的一件秘辛。

“令尊是河东王节度?”

虽然王忠嗣曾经身兼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可习惯上河东节度使才是他的本职,况且因为出身太原王氏,而太原恰恰是河东节度使的驻地所在,故而人们都会以河东王节度呼之。

“正是。”

“那你可知本相与令尊乃是故交?”

“家父信中多舒相国是可托生死之人,今日得见,幸何如之。”

王蕴秀落落大方地答道,尽显世家女的风范。

哥舒翰当然明白此时不便叙旧,继续问道:“那好,某来问你,你说令尊是为人所害,所谓何人?”

“杨国忠,指使者是已故去的李相国。”

“可有真凭实据?”

“家父遇害前数月曾有书信寄回,自调任汉东郡伊使,便无劳殂、病患,何以区区数月卒于任,此其一也,其二,家父过世后,遗骸归乡梓,民女曾亲眼所见,口乌皮黑,绝非伤病所致,故而家中使人请来县中忤作,果于体内查得附子等物,可知身前乃中毒而亡,其三,此事过后,原近侍及厨娘等数人无故失踪,怕是已为人所害,有此三点,民女恳请天子垂问,为家父讨一个公道。”

王蕴秀拿出一撂纸递过去,哥舒翰接过来略略一翻,除了方才的口供,后面还附有一干人等的证词,而从字迹和纸张的新旧程度来看,所录已非一日。

“既有疑点,为何当时不诉?”

王蕴秀语带悲怆地说道:“李相当国,岂容民女说话,说不得还要祸及家人。”

哥舒翰叹了一口气:“既是故人之女,此事本相理应回避,可兹事体大,又不好假手他人,这样吧,你随我入宫,一切听凭圣人裁断。”

“民女谢过相国。”

王蕴秀毫不怯弱地跟在他的身后,从这里到兴庆宫要走上一段不短的路,还要经过各部衙署,快到到达城门的时候,她与一个青衫官员暗暗对视了一眼,后者收到她的示意,微不可查地点点头,快步走向另一个方向。

大理寺,位于皇城左侧的边缘,占地大约是四分之一个坊市,除去办公的衙门,官舍,还有一间牢狱,与天下所有的牢狱一样,黑乎乎的囚室里,显得阴森而安静。

元载走入大牢,与一个上了年纪的牢头打了个招呼,后者满脸堆笑地迎上前来。

“司直可有公务,但请吩咐。”

“奉上命,提审要犯杨国忠。”

那牢头吃了一惊,语气间便带上了犹豫:“昨日送来时,听他们的口气,是至尊发的话,这般提审,怕是不妥吧。”

元载笑了:“你是认为本官位卑不够格?要讨诏命才成,就算有,你配吗?”

“小的绝无此意,司直请稍候,这就将人犯提来。”

不等他走远,元载在后面加了一句:“差两个问讯的好手来。”

这是要动刑啊,牢头不敢再多嘴,赶紧命人打开囚室,将一个高大的身影押出来,又叫来两个膀大腰圆的粗汉,一看就是做惯的那种。

看到来人,杨国忠不屑地撇过头,一口吐在地上。

“一个青袍小吏,安敢问我?”

元载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位曾经的宠臣,除了头顶的官帽不见了,身上竟然还穿着一袭紫袍,玉带革靴也是样样不少,哪像个囚犯的模样。

“扒了他的衣衫,上镣铐。”

杨国忠一听就火了:“你敢?”

“一个残害自家姊妹的市井儿,天子亲口严审,本官有何不敢!”

他的话,让所有人都以为是奉旨审案,两个狱卒马上冲上前去,两三下就扒掉了杨


状态提示:第三百三十六章 屈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