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科幻未来>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第三百四十一章 引蛇出洞(二)

(7#)

打掉日军的机枪和炮兵之后,他不用向纵深发展。(**高速全文字首发,**)除了以一部兵力向仓库方向发动佯攻之外,其余的部队由里向外打。交待完毕这个连长之后,李子元最后重重的加了一句话。部队就算打光了,但只要能完成任务就是胜利。

在交待完毕这个连长之后,李子元自己则亲自指挥剩下的部队,从左翼与正面也是向货场,一点点的摸了过去。为了避免在攻击时候,遭遇到日军火力拦截付出伤亡,李子元还是决定尽可能的向货场方向靠拢,那怕就是佯攻也得尽可能做的像一些。

就在李子元在南关方向,一点点的摸到距离货场已经不到三百米的距离时侯。西关方向突然传来几声迫击炮的爆炸声,随即西关方面响起了密集的枪炮声。正处于沉睡中的长治城,一下子被彻底的惊醒。

西关方向按照计划率先打响,李子元这边却是没有立即发起佯攻,而是坚定不移的向前一点点的摸过去。但此时已经被惊醒正处于高度警戒中,几盏探照灯已经全部打开的货场处日军,已经不可能让他在向前渗透更多的距离。

就在李子元已经摸到距离货场,二百米左右的一道河沟沿处的时候,他的好运到头了。随着守备货场的一个日军警戒哨位,在探照灯的照射下发现,已经快摸到自己眼前的八路后,整个南关货场方向也随即响起了密集的枪声。

随着日军的轻重火力首先打响,李子元留在后边的一挺九二重机枪,见到前边已经打响,也丝毫没有犹豫地立即开火掩护部队前进。但只有一挺重机枪的李子元,,无论如何也压制不住有着工事可以依托的日军火力。

日军密集的机枪火力,打的李子元隐蔽的那道河沿尘土飞扬。不时落下的日军迫击炮弹,也逼得重机枪阵地只能不断的转移。不过虽说被日军火力压得头都抬不起来,但随着日军炮兵的开火,李子元也准确的锁定了之前,一直都没有查出来的日军炮兵阵地。

李子元这边打的惊天动地,但是在真正的攻击上却只是虚张声势。除了轻重武器全部开火,以及号兵不断吹响冲锋号之外,他只让部队趴在河沿处与日军对射。同时让部队就地沿着河沿,立即挖掘散兵坑,摆出一副固守的样子。

日军的两门迫击炮打的又准又狠,现在的问题不是攻击,而是让部队有一个掩体。否则就只靠这个又浅又平坦的小河沿作为掩体,用不了半个小时自己的部队,就得出现大量的伤亡。

除了这些动作之外李子元唯一做的,就是安排他从修械所挖来的那个神枪手,两枪敲掉了那两盏探照灯。李子元这边故作声势,就是为了掩护侧翼的渗透部队行动。不摸进去怎么给鬼子制造压力?

南关这边冲锋号夹杂着密集的枪声,西关那里是迫击炮弹爆炸声,夹杂着手榴弹的爆炸声不断地传出来。原来因为日军实行宵禁,而早早的进入沉睡中的长治城,此刻早就被从睡梦中惊醒。两个方向传来的密集枪炮声,让日伪军不知道周边来了多少八路。

南面有重机枪,那肯定是山里面的老八路出来的。可西边有迫击炮,也一定是八路的主力部队。长治城内的三十六师团部,都不知道从那里一下子冒出来这么多的八路。尽管眼下长治城内外日伪军的数量不少,问题是需要防守的地方太多。

至少机场和其他几个方向,是绝对不能放松警惕的。同时驻扎了师团部的城内也需要防守,以免不知道多少的八路冲进来。眼下的长治城内囤积着供应整个晋东南地区日军的武器弹药,也都需要人兵力守备。

在摸不清究竟来了多少八路的情况之下,三十六师团做出的反应应该说还是很慎重的。三十六师团参谋长亲自给城外的守军打电话,让所有的守备部队就地固守到天明。等到天亮之后查明原因,在进行部署上的调整。

对于西关和南关能不能守住,三十六师团部还是很有信心的。自日军进驻长治城,就不断的开始修建城防工事。尤其是白晋铁路线开通后,南关方向更是加修了为数不少的永备工事,以及半永备工事。

更何况头两天师团才将回撤的部分部队,加强到了南关车站防御之中。不管八路来了多少,但他们没有攻坚武器,甚至连足够的弹药都没有。单凭他们手中的武器,想要攻进两个方向都不可能。

在南关和西关两个方向都响起枪声之后,三十六师团长井关仞中将,第一个判断就是八路这是采取他们惯用的引蛇出洞,围点打援的战术,并发挥他们所谓的夜战优势。就等着自己派出部队,去扫荡他们的时候,打自己一个伏击。

既然两个方向都有大量的坚固工事群,眼下最应该做的就是利用这些工事群,将战斗拖到天亮。等到参战的八路疲惫不堪的时候,在集中城内的兵力一鼓作气打垮这股胆大包天的八路。

不过虽说日军在增援上很慎重,但日军却是调动了城内的炮兵,集中炮火向西关与南关方向实施火力压制。在南关车站货场,原来一直沉默的那门山炮,也在城内的炮火打响后,最终开火配合两门迫击炮支援作战。

这门山炮使用榴散弹,对正面攻击部队的威胁相当大。与轻重机枪配合,压的李子元这边根本就无还手之力。不过面对着日军密集火力压制,李子元倒也没有着急。反正对于他来说,也不是要真的拿下这个庞大的货场。


状态提示:第三百四十一章 引蛇出洞(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