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科幻未来>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第一百八十八章 不满的兄弟部队

(7#)

在撤离机场之后,李子元带着部队丝毫不敢耽搁的,直接向西北方向的八松岭一线穿插过去。(**高速全文字首发,**) 』为了避免与日伪军遭遇,李子元特地让郭老三带着一个小队在前边作为警戒兵力,而在行军的过程之中始终保持着战斗队形。

知道自己这次是彻底捅了马蜂窝的李子元,知道自己必须抢在周边日军反应过来,调集的兵力抵达之前进入八松岭内。而距离长治不过五公里的老顶山,绝对不是自己隐蔽的最佳地点。

因为那里虽说位于壶北与长治的交界处,但是距离长治城太近了,会成为日军第一个搜索目标。以自己对日军后续心理状态的判断,日军肯定会认为自己在打完机场之后,会在第一时间进山。

而方圆四十多平方公里,距离长治城只有五公里,而且植被相当茂密的老顶山,恐怕会被日军认为会是自己选择的第一隐蔽地。日军搜索的目标,第一个就会放到那里。以这次自己搞出来的事情来看,日军出动的兵力肯定不会少。

老顶山的回旋余地,远不如更北面一些的八松岭。尽管八松岭距离有些远,一路上还有日伪军的据点。选择八松岭作为临时隐蔽点,这一路上的敌情变化,会让自己在进入八松岭之前面临着相当的危险。但李子元还是选择八松岭,为绕路返回壶北的最佳路线。

有些时候多走一些路,对于眼下的自己来说,并不是一件什么坏事。现在自己部队编制混杂,武器虽说已经配备齐全,但战斗力却出现了一定的下滑。同时长时间的连续行军作战,部队眼下也是异常的疲惫。与日军打一场遭遇战,对自己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李子元带着部队,不顾在行军路线上暴露被日军围攻的危险,一路向北快的疾进。好在这个时候日军虽说满天撒网的在寻找李子元所部,但是主要注意力还是放在长治城周边,一时之间还顾不得北面的防御。

在向八松岭行动的时候,李子元避开了一切的村庄的同时,也避开了沿途的日伪军据点,甚至尽可能的不与老百姓接触。同时沿途无论在疲惫也不休息,严禁任何人吸烟以及点燃明火。为了避免出现大量掉队的人员,李子元让曾生亲自带着断后部队。

李子元放在前边的郭老三,也以其敏锐的嗅觉,几乎成了一个活的警报器。李子元的态度很明显,那怕只有两个伪军也不打,只要能避让开就坚决的避开。一切以隐蔽自己行踪,安全进入八松岭为目的。

甚至在某些路段上,为了避开前边的日伪军据点和村庄,避免与日伪军打造面,李子元甚至不惜绕路。能走山地,绝对不走平地。能走田地,绝不走公路。能走树林,就绝对不走小路。绝对不进入任何的村庄,那怕没有日伪军据点的村庄也是一样的。

好在景家庄虽说位于平原地带,但是距离北面八松岭的直线距离并不算远。李子元没有选择进入老顶山,也成功的躲避开日军第一波搜索。李子元对日军的心态把握的很准确,在他捣毁了长治机场之后。日军派出的搜索兵力,的确是以老顶山为第一扫荡目标。

日军调动兵力对老顶山合围,并展开拉网式的大扫荡。却没有想到李子元压根就没有进入老顶山,而是选择了绕过老顶山直插八松岭。日伪军集中兵力,先扫荡老顶山的行动,给李子元的穿插无形之中,也带来了一定可以利用的空隙。

尽管整个长治县是晋东南人烟最稠密的地区,但是李子元一路行军的时候,没有进入任何的村庄。这个时候又处在日伪军扫荡期间,只要没事一般的老百姓,也都老实的待在家里面,以免遭受无妄之灾。

在李子元行动的夜间,更是没有人轻易的出来活动。而沿途虽说马永成和何三亮两个人,见到部队连续行军、作战太过于疲惫,几次想要休息的要求,都被李子元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抢在整个长治日伪军现他踪迹之前,李子元紧赶慢赶总算进入了八松岭。而连续的行军、作战,让李子元的部下也异常的疲劳。很多干部和战士,甚至疲惫的在行军途中,都打起了瞌睡。

进入八松岭又向壶北方向前进了十几公里,在进入壶北地界之后,彻底松了一口气的李子元才下令部队休息。而在他们的身后,长治境内的日伪军则还在老顶山区,进行大规模的搜索。

李子元选择了不进入任何的村庄,也就意味着避开了长治境内日伪军的眼线。使得日伪军对其行踪,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查明。等到从壶北境内调来增援的日伪军返回长治境内,并在长治与壶北交界地带进行严密封锁的时候,李子元所部已经撤到了八松岭。

不过李子元所部是逃了出来,可刚刚完成重新组建的长治独立营,却差一点成了替死鬼。好在这个独立营的营长反应度很快,抢在日伪军完成最终合围之前,向西面强行突围。在一番苦战之后,跳到了长治西边太岳军区的辖区。

但即便是最终脱险,该营还是在日伪军快合围之下,伤亡达到了三分之一。在日军扫荡过后,通过地下组织摸清楚此次,日军突然对长治境内大扫荡打的事情经过之后,整整的骂了李子元一天的娘。

你李子元跳到长治境内作战谁也没说不行,可你怎么就不能事先打个招呼。就算你老兄想吃独食,没有想过两军联手作战,可总得给兄弟部队一个心理准备,至少也得让兄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八章 不满的兄弟部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